[发明专利]一种煤泥水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5240.7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波;周天龙;吕俊;于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兄弟环境保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2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水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泥水净化器,属于环保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煤泥水的物化处理基本采用混凝反应、斜管沉淀、过滤、气浮反应及污泥浓缩等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存在着工艺繁杂、占地面积大、净化时间长、能耗高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缺点。为此,2009200381987年产生了专门用于处理煤泥水的集离心分离、混凝沉淀及过滤分离于一体的煤泥水净化器,其结构设计紧凑并在工艺上增加了旋流区,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点。但因其旋流区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旋流区的出水自下而上全方位进入聚集区,急速向上的水流对聚集区的混凝沉淀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降低了混凝沉淀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混凝沉淀效率,减小旋流区对下部影响的煤泥水净化器。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和顶部的出水口,排污口和出水口之间设进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区,其特征在于,旋流区内设置一锥形体,锥形体的顶部开口作为旋流区的出水口,出水口上部设置一个锥形分水板。
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稳流区,过滤区上方设筛板,筛板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在过滤区段设搅拌器。
所述的进水口沿器体切线方向开设,所述的旋流区和稳流区之间设一阻旋板。
所述的碰撞区由若干平行设置、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絮凝板组成。
所述的絮凝板和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所述的倾斜角为60°。
所述的过滤区由托板和设置在托板上的呈悬浮状的滤料及反洗搅拌器组成。
在器体侧壁开设有多个观察口,在器体的下部侧壁设防堵口。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旋流区设置专门机构,目的在于将旋流分离限制在一特定区域内,同时设置布水装置,使旋流区的出水在指定方位有序进入聚集区,有效降低了旋流对下级沉淀及聚集区混凝反应的影响,提高了净化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出水口、2为筛板、3为滤头、4为悬浮滤料、5为筛网、6为絮凝板、7为托架、8为分水板、9为锥形体、10为进水口、11为阻旋板、12为防堵口、13为排污口、14为观察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13和顶部的出水口1,排污口13和出水口1之间设进水口10,在进水口10和出水口1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区,旋流区内设置一锥形体9,锥形体9的顶部开口作为旋流区的出水口,出水口上部设置一个锥形分水板8。
进水口10和出水口1之间设稳流区,过滤区上方设筛板2,筛板2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在过滤区段设搅拌器。
所述的进水口沿10器体切线方向开设,所述的旋流区和稳流区之间设一阻旋板11。
所述的碰撞区由若干平行设置、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絮凝板6组成。
所述的絮凝板6和水平面呈倾斜设置,由托架7支撑。
所述的倾斜角为60°。
所述过滤区包括驴头3和悬浮滤料4,在悬浮滤料4的下部设和其配合的筛网5。
本发明在器体下部设防堵口12、排污口,在器体侧部设观察口14。
本发明的其他结构形式同专利申请200920038198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兄弟环境保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兄弟环境保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5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自冷却功能的海上风电机组塔筒及风电机组
- 下一篇:一种复合冷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