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自动化翻译处理中精准替换术语及短语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24472.0 申请日: 2012-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3793375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发明(设计)人: 杜金林;朱懿;杜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勇金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F17/28 分类号: G06F17/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439 上海市宝山***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自动化 翻译 处理 精准 替换 术语 短语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化翻译处理中精准替换术语及短语的方法,用于CAT软件或者多语言翻译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属多语言机器翻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翻译的研究是建立在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这3门学科的基础之上的。语言学家提供适合于计算机进行加工的词典和语法规则,数学家把语言学家提供的材料形式化和代码化,计算机科学家给机器翻译提供软件手段和硬件设备,并进行程序设计。缺少上述任何一方面,机器翻译就不能实现,机器翻译效果的好坏,也完全取决于这3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发展道路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G.B.阿尔楚尼提出了用机器来进行翻译的想法。1933年,苏联发明家П.П.特罗扬斯基设计了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机器,并在同年9月5日登记了他的发明;但是,由于30年代技术水平还很低,他的翻译机没有制成。1946 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随后不久,信息论的先驱、美国科学家 W. Weaver 和英国工程师A. D. Booth 在讨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于1947年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自动翻译的想法。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 ,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开创期(1947-1964)

1954 年,美国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在 IBM 公司协同下, 用 IBM-701计算机首次完成了英俄机器翻译试验,向公众和科学界展示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从而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机器翻译研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目的,均对机器翻译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欧洲国家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也对机器翻译研究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机器翻译一时出现热潮。这个时期机器翻译虽然刚刚处于开创阶段,但已经进入了乐观的繁荣期。

2.受挫期(1964-1975) 

1964年,为了对机器翻译的研究进展作出评价,美国科学院成立了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ALPAC委员会),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综合调查分析和测试。1966年11月,该委员会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简称ALPAC报告) ,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并建议停止对机器翻译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一报告的发表给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机器翻译当头一棒,机器翻译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僵局。机器翻译步入萧条期。

3.恢复期(1975-1989) 

进入 70 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科技情报交流的日趋频繁,国与国之间的语言障碍显得更为严重,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迫切地需要计算机来从事翻译工作。 同时, 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从技术层面推动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复苏,机器翻译项目又开始发展起来,各种实用的以及实验的系统被先后推出。中国的“784”工程给予了机器翻译研究足够的重视,8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机器翻译研究发展进一步加快,首先研制成功了 KY-1 和MT/EC863 两个英汉机译系统,表明我国在机器翻译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新时期(1990~现在) 

随着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社会交流的日渐频繁,传统的人工作业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人们对于机器翻译的需求空前增长,机器翻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国际性的关于机器翻译研究的会议频繁召开,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商用机器翻译系统迈入了实用化阶段,走进了市场,来到了用户面前。

5. 机器翻译的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勇金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勇金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4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