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23542.0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菲;周奕;唐连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中冷器 进出 胶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连接结构,具体涉及汽车发动机的中冷器进出气胶管。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增压中冷作为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发动机的开发中,对于车辆设计中中冷器与增压器、中冷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管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目前,广泛使用的中冷器进出气管为普通的圆柱中空管,与发动机或增压器上的硬管接口套接后通过卡箍紧固。受发动机相关部件结构及发动机舱布置空间的限制,发动机上提供的硬管接口部位有效的装配直线距离较短,由于发动机的抖动,长时间使用后,使得与硬管套接的胶管容易脱落,或者紧固用的卡箍容易从胶管上脱落,从而导致胶管与硬管密封不良,造成泄漏甚至胶管拉脱,存在一些不必要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给紧固用的卡箍限位、防止卡箍滑脱、防止胶管从套接的硬管上滑脱的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通过对胶管的内外壁结构的改变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硬管连接部位短且发动机抖动带来的连接松动、卡箍或胶管滑脱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用于与发动机或增压器上的硬管套接;胶管的连接端的外壁设有至少三对限位凸台,每对限位凸台沿胶管轴心方向等距分布,每对的两个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为紧固卡箍的宽度;所述连接端的内壁设有与硬管的止口限位配合且其密封作用的环状凸筋。
进一步,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三对,沿连接端外壁圆周上三点等距分布。
进一步,所述环状凸筋为3到4根,环状凸筋沿胶管轴心方向等距分布。
进一步,所述环状凸筋的截面为半圆状。
本发明的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其与硬管的连接方式为紧固卡箍夹紧连接,硬管的连接端通过卡箍紧固与胶管连接,紧固卡箍放置在胶管外壁的限位凸台的两两镜像凸台之间,卡箍夹紧后,由于受到胶管外壁限位凸台的限位,即使发动机有抖动长时间工作后也不会从胶管上滑脱,有效限制了卡箍的滑脱;胶管内壁的等距半圆状环形凸筋由于设置在硬管止口的后端,采用等距分布的方法使得胶管与硬管有效接触,不但加强了胶管与硬管的密封性,而且环形凸筋与止口形成限位,从而防止了胶管从硬管上滑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与硬管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与硬管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的外壁上的限位凸台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汽车中冷器进出气胶管,进出气胶管1用于与发动机或增压器上的硬管连接,胶管1的连接端的外壁设有三对限位凸台3,沿连接端外壁圆周上三点等距分布。每对限位凸台3沿胶管1轴心方向镜向对称,每对的两个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为紧固卡箍的宽度,设计时可根据卡箍4的钢带宽度进行调节,以使卡箍4能有效安装在凸台3之间。胶管1连接端的内壁设有与硬管的止口限位配合且其密封作用的环状凸筋2,环状凸筋为3根,沿胶管轴心方向等距分布。环状凸筋2是截面为半圆状的环状凸筋。
连接关系:胶管1连接端通过卡箍4与硬管5连接端紧固在一起,卡箍4放置在胶管1外壁的限位凸台3之间,有效限制了卡箍4的滑脱;胶管1内壁环状凸筋2设在硬管止口6的左侧,不但加强了胶管1与硬管5的有效密封,而且环形凸筋2与硬管止口6形成限位,从而防止了胶管1从硬管5上滑脱。
参见图4为本发明外壁上的限位凸台3的截面图,凸台3的截面如图所示,截面基本为直角梯形结构,凸台3顶部宽度为a,取值2.5~3mm为宜,底部宽度尺寸为b,取值3~3.5mm为宜,高度为h, 取值5~6mm为宜,凸台3顶部、底部与斜边均有R1~R1.2的圆角,凸台3拉伸方向的长度根据胶管1外径的大小可选择8~12mm为宜,对a、b、h的取值还可根据胶管1的外径的大小做适当调整,保证直角梯形结构不变即可。此结构的优点在于: 凸台强度较好,且当凸台3受到装配卡箍4时来自F方向的力,其底部的圆角R与胶管1的外壁形成的空间可以保证凸台3有较好的形变空间,从而吸收F方向的力,即易于装配卡箍4,起到对卡箍4的限位作用,又提高了凸台3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3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和磁混合动力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负载敏感式车用冷却风扇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