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组合式减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2922.2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强;方素英;秦汉林;张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瑞;钱成岑 |
地址: | 61005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车 柴油 发电 机组 组合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的组合式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车在新造、大修及中修柴油发电机组试验后,柴油发电机组用带有橡胶减振器的四个支座安装在机车车体上进行减振,其减振方式只采用橡胶减振器,减振效果不理想。
内燃机车在运行时, 机车上有两个大的振动源,即柴油机本身是一个运动不平衡机构,容易产生振动;主发电机转动,也会产生振动。由于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在局部位置或配件可能形成共振造成剧烈振动。机车采用承载式车体,若车架局部有裂纹、焊接不好、变形等,造成车架刚度不够,柴油发电机组基础不牢固,也容易出现较大振动。现只用橡胶减振器来缓冲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机车在实际运行时容易出现因柴油发电机组振动而导致整个机车振动。
因此,在单一采用橡胶减振器达不到理想的减振效果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设计出一种减振效果更理想的减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组合式减振装置,采用橡胶减振器和倾斜式液压减振器组合的方式进行减振,减振效果更好,能完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组合式减振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板上的柴油机,柴油机两侧对称设有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在柴油机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倾斜式液压减振器。
进一步,所述柴油机侧壁上设有上安装座,车体底板上对应设有下安装座,倾斜式液压减振器两端通过上、下安装座倾斜设置在柴油机侧壁与车体底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倾斜式液压减振器的液压缸外径为φ50mm~φ300mm。
进一步,所述倾斜式液压减振器有2对以上,相邻两对倾斜式液压减振器之间间隔距离50mm~1000mm。
倾斜式液压减振器工作时,活塞在油缸中往复运动,油液在活塞缸中流动时经阻尼阀而产生减振阻力,同时倾斜式液压减振器吸收发电机组的振动能量,将发电机组的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的热能而散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橡胶减振器的橡胶弹性缓冲发电机组的振动,同时利用倾斜式液压减振器吸收发电机组的振动能量。倾斜式液压减振器具有减振阻力特性,可减少发电机组的垂向和横向的高频和低频振动,进而降低机车振动,消除局部位置或配件共振现象,减缓同步主发电机、柴油机及车体等机械部分的结构强度过早疲劳,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乘务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内燃机车柴油发电机组组合式减振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板6上的柴油机5,柴油机5两侧对称设有橡胶减振器4和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
所述橡胶减振器4有两对,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有三对,相邻两对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之间间隔距离50mm~1000mm安装。在柴油机5侧壁上设置上安装座3,车体底板6上对应设有下安装座1,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两端通过上、下安装座3、1倾斜设置在柴油机5侧壁与车体底板6之间。所述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的液压缸外径为φ50mm~φ300mm。
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可采用螺栓、销轴连接,具有较强的刚度,使用寿命长,便于拆卸维修。
倾斜式液压减振器2具有垂向减振阻力和横向减振阻力特性,可以减小发电机组的垂向和横向振动,其横向阻尼系数为20kN·s/m—2000kN·s/m,垂向阻尼系数为20kN·s/m—2000kN·s/m,综合阻尼系数为28kN·s/m—2800kN·s/m,同时阻尼系统可以通过阻尼阀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2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