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连杆下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2877.0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千祥;张耀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6 | 分类号: | B65G47/9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料机构,特别是指一种多连杆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加工业已由传统的加工方式逐渐转变为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因此,需藉由一下料机构来进行承接料件及进行下料,以节省人力与作业时间。
参阅图1所示,显示一种常见的下料机构,其包含一旋转台11、一带动旋转台11旋转的旋转马达(图上未示)、一枢设于该旋转台11的下料臂12、一设置于该旋转台11并带动该下料臂12倾斜的压缸13所组成,该下料机构在进行下料作业时,先作动该旋转马达而带动该旋转台11旋转至下料处,待料件掉落至该下料臂12后,控制该压缸13进行伸出动作,而带动该下料臂12倾斜,使料件14自行滑落至收料架上,然而,其于实际使用情形,仍具有需立即改善的缺陷。
该常见下料机构虽然已克服料件打滑的情况,但因该旋转台11的旋动是由旋转马达直接驱动旋转,使得旋转马达心轴承受下料臂12长时间旋转惯量,而容易造成马达心轴联接部损伤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连杆下料机构,以免除旋转马达的配置、及配置旋转马达造成的心轴易损坏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连杆下料机构,包含:一底座,具有一第一枢部、一第二枢部、及一位于该第一、二枢部之间的第三枢部;一第一连杆,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一枢部的第一下杆部、及一反向于该第一下杆部的第一上杆部;一第二连杆,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三枢部的第二下杆部、一反向于该第二下杆部的第二上杆部、及一位于该第二上、下杆部之间的第二中杆部;一承接臂组,具有一左臂部、一连接该左臂部且枢设于该第一上杆部及第二上杆部的右臂部、及一设于该左、右臂部上端面的承接面;一压缸,具有一枢设于该第二枢部的缸体、及一可伸缩动作地设于该缸体的活塞杆,且该活塞杆具有一枢接于该第二中杆部的活塞杆部,当该活塞杆缩回未作动时,所述承接臂组呈左臂部高于右臂部的状态,当该活塞杆伸出作动时,所述承接臂组由第二枢部朝该第一枢部方向位移,同时缩小该左臂部与该右臂部之间的高度落差。
较佳地,所述第一枢部位于该底座左侧下端,所述第二枢部位于该底座右侧下端,所述第三枢部位于该底座上方。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中杆部是朝该第二枢部方向凸设。
较佳地,所述承接臂组包含一承接臂及一设于该承接臂上端面的垫块。
较佳地所述第一下杆部与该第一枢部、该第一上杆部与该右臂部、第二上杆部与该右臂部、该缸体与该第二枢部、及该第二中杆部及该活塞杆部之间皆穿置有一枢轴,并于枢轴两端设有一限位扣环。
本发明所述的多连杆下料机构,藉由多连杆搭配一压缸的组配设计,来达到移动至下料处进行承接料件的动作、及移动至收料处并呈倾斜而自动进行置放料件的动作,藉以免除旋转马达的配置、及配置旋转马达造成的心轴易损坏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下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4A~4C是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显示压缸活塞杆由缩回状态变成伸出状态,以带动承接臂组作动的状态。
图5A~5D是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显示压缸活塞杆由伸出状态变成缩回状态,以带动承接臂组作动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显示承接臂组由收料处至下料处之间的移动轨迹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1是旋转台 12是下料臂
13是压缸 14是料件
20是底座 21是第一枢部
22是第二枢部 23是第三枢部
30是第一连杆 31是第一下杆部
32是第一上杆部
40是第二连杆 41是第二下杆部
42是第二上杆部 43是第二中杆部
50是承接臂组 51是承接臂
52是垫块 53是左臂部
54是右臂部 55是承接面
60是压缸 61是缸体
62是活塞杆 621是活塞杆部
711、731、741、751、761是枢轴
712、732、742、752、762是限位扣环
77是料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2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