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油低温水力悬浮输送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749.4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刚;张传绪;李福章;王忠民;栾金凤;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17 | 分类号: | F17D1/17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油 低温 水力 悬浮 输送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原油输送工艺,具体的是油田原油集输工艺中含水原油管道输送工艺。
背景技术
大庆油田原油具有高含蜡、高凝点和高粘度,即“三高”的特点。较之国外油田相比,油气集输过程能耗高,油气集输成本占油田生产总成本的30%左右。由于油气藏的特殊性和开发模式的自有特点,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如何开发新的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是新油气田建设和老油气田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难题。
为降低原油集输的自耗气量,合理利用油田气资源,从70年代起,大庆油田就开始了油气水混输低温输送工艺的研究,近几年更是加大了低温集输和不加热集输的推广力度,集油温度不断降低,甚至突破了凝固点的限制。但从实际应用来看,高含水原油在高含水状态下凝固温度较凝固点有所降低,但最多在低于凝固点10℃后原油就已经呈块状凝结状态,难以安全输送。因此仅靠原油在含水状态下的凝固温度降低来实现原油低温输送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需要采用新的集输方式,而在现场进行低温集输试验过程中,发现在特高含水原油集输管道中,原油在低于凝固点的某些工况会出现凝固颗粒状态,悬浮在水中流动,使得原油在凝固点以下不加热也不加任何药剂就能进行集输。如果这种集输状态能够得到应用,将极大地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原油生产成本,实现原油集输工艺的革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原油集输工艺,该工艺可确保原油在集输管道中,当低于凝固点时,呈现为凝固颗粒状态,不需加热也不加任何药剂就能进行集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原油低温水力悬浮输送工艺,单井采出原油管线上设置原油整形装置,掺水管线内通入低于1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水,掺水管线的入口位于原油整形装置之前或之后,原油流经整形装置后,形成胶凝原油,胶凝原油流入到集输管道内,在集输管道内,由低温水将每口井整形后的胶凝原油携带回到站场;输送条件需满足低温水流速大于1m/s,掺水后集输管道内含水量大于90%。
上述原油整形装置,本申请人已经于同日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实用新型专利中进行了详细描述。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站场通过管线向油井输送低温水,将油井产出液以悬浮的方式携带回来,形成了新的油田集输工艺,降低因掺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散热,从而降低能耗。集输管道采用深埋敷设(埋深≥冻土层深度),低温水力悬浮输送工艺比同工况掺水加热集输节能30%以上。
2、本发明通过对油井生产原油进行整形,原油形成分撒状态的凝固颗粒,通过温度、流速和含水率的控制保证了原油颗粒在低温水平稳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掺水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原油低温水力悬浮输送工艺,单井采出原油管线1上设置原油整形装置4,掺水管线2内通入低于1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水,掺水管线2的入口位于原油整形装置4之前或之后,原油流经整形装置4后,形成胶凝原油,胶凝原油流入到集输管线3内,在集输管线3内,由低温水将每口井整形后的胶凝原油携带回到站场;输送条件需满足低温水流速大于1m/s,掺水后集输管道3内含水量大于90%。
原油整形可分为掺水前整形和掺水后整形两种方式,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打开即掺水前整形,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即掺水后整形,两种方式可根据油井不同的产液情况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薯蓣荞麦复合营养粉
- 下一篇:自带连锁装置的快速接头阀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