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527.2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古远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苏萌针织时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5/04 | 分类号: | B65H5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染色 用络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染工艺,尤其涉及染色用络线方法的改进。
背景技术:
染色工序是将待染纱线染成需要的颜色。待染纱线(包括各种棉纱、麻纱、化纤、毛纺纱、真丝等制成的纱线,以及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或几种混纺的纱线)在染色前先要绕在染色络线筒上,再将若干个绕有纱线的染色络线筒依次串起来固定在染色容器内的吊杆上,并浸于染色容器内的染液中染色。染线时,染液从染色络线筒外层的待染纱线逐渐向里层的待染纱线渗透,达到染色的目的。现有的染线络线方法是络线过程中络线压力基本不变,这使得络线筒上的里层纱线呈现越来越紧的趋势,又由于绕在染色络线筒上的待染纱线的外径一般较大,染液不容易短时间内就与里层的待染纱线接触并染色,染液染透里层的待染纱线所需时间较长,有时还会发生染不透的现象,造成浪费。
在含有麻纱、毛纺纱、真丝的纱线染色中,要求染液在待染纱线中有较好的流动性,而采用现有染线络线方法络成的待染纱线由于比较紧密,染液在待染纱线中的流动性不好,不能顺利地进行脱胶和染色。所以目前真丝染色采用绞染的方式染色,真丝之间比较松散,真丝的量不能过多,才能有利于染液的渗透和流动,因而真丝绞染时间长、一次染线量少、效率低、染色成本高。
目前能够增加染液在待染纱线中的渗透性和流动性,提高染色质量和效率的染色用络线方法尚未见到,也未在资料和媒体报道中发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它能够增加染液在待染纱线中的渗透性和流动性,提高染色质量和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其特征是:初始络线压力小于后期络线压力。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染色络线时,初始络线压力小于后期络线压力。初始络线压力是指开始络线时的络线压力,后期络线压力是指络线即将结束时的络线压力。络线完成后形成的线团中,内层的纱线比较松散,外层的纱线比较紧密,既有利于染液的渗透和流动,提高了染色成品率,又缩短了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效率。
本发明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应用于真丝和毛纺纱线的染色效果特别好。尤其是真丝染色,现有的真丝染色都是绞染,为了能够增加染液在待染纱线中的渗透性和流动性,绞染时真丝的量不能过多,真丝之间还要比较松散,因而真丝染色时间长,一次染线量少,染色成本高。采用本发明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在络线筒上络成的待染纱线内松外紧,在筒染过程中有效增加了染液在待染纱线中的渗透性和流动性,染色时间大大减少,单次染线量也较绞染大幅提高,染色质量也得到有效保证。
本发明将真丝染色从传统低效的绞染方式变为优质高效的筒染方式。
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正增加。
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间隙增加,即络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为恒定、增加、恒定、增加……的趋势。
初始络线压力0.026N,后期络线压力0.042N,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正增加。
初始络线压力0.026N,后期络线压力0.042N,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间隙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F---t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染色用络线方法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F---t变化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非限定性实施方式一:
初始络线压力0.026N,后期络线压力0.042N,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正增加。
非限定性实施方式二:
初始络线压力0.026N,后期络线压力0.042N,初始络线压力和后期络线压力之间的络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间隙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苏萌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苏萌针织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5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掩膜装置
- 下一篇:滚动式中频渗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