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21021.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燕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为多年生草本,一般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100g马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mg~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除此以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
另外,马铃薯还具备以下药理作用:
1.对某些酶的抑制作用:从马铃薯块根线粒体中分离出的内源性ATP酶抑制蛋白,它对F1-ATP酶的抑制作用需要Mg2+ -ATP存在。对分离出的酵母菌种F1的IC50为140μg(抑制剂)/mg(F1)。这种抑制剂对分离出的酵母菌F1也有强大的ATP酶抑制作用。大鼠每100g食物加入100mg、200mg 的从马铃薯在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为期28天的短期试验中,可减少酪蛋白利用,大鼠胰腺肿大;在为期95星期的长期试验中,该抑制剂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胰腺病理改变,胰腺有小结增生和腺泡瘤。马铃薯中得到的一种蛋白酶抑制物(POTⅡ)可增加缩胆囊素(CCK)释放,因为内源性CCK在控制食物吸收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该物质可能在减少食物吸收方面有一定作用,在11位男性实验中,1.5g POT Ⅱ加入高蛋白汤中,给予口服,可使能量吸收减少达17.5%。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处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胶原生物合成减慢。从马铃薯中得到的组织蛋白酶D抑制剂外用可使蛋白水解活性恢复正常,胶原生物合成也加快。
2.其他作用:马铃薯的水透析液可抑制某些致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作用。马铃薯、米饭平均半数胃排空时间为71分钟、86分钟。因为血糖指数和胃排空时间成负相关,所以相比马铃薯,米饭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大鼠实验表明,马铃薯中的茄碱注射,可升高血糖。植物凝集素试验中,马铃薯可作为大鼠甲状腺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因此,马铃薯在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除此之外,用马铃薯做成的土豆片成为广大零食爱好者主要的休闲零食之一,然而,目前马铃薯的种植上,仍然存在产量低,容易发生病虫害等缺陷,归根结底是因为马铃薯种植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导致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解决采用现有马铃薯种植方法而存在产量低、容易发生病虫害等缺陷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播前肥料配制:播种前18-20天,按每亩300-500千克施腐熟后的碳酸氢铵,然后,深翻土地24-25厘米,整平;
种薯播前处理:
浸泡,在播种前一周将种薯放入5ppm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5分钟;
催芽,浸泡后将种薯捞出放在床宽100厘米、沙土厚度为5厘米的沙床上,摊放薯块的厚度为20-25厘米,在其上及四周覆盖5厘米厚湿润的沙土,温度为15-25℃,催芽期间洒水1-2次,当芽长至1.5-2.0厘米长时,扒出并放到阴凉有散射光的地方进行绿化,放置2-3天;
切块,播前1-2天进行,每个芽块重量达20-25g以上,带1~2个幼芽;
播种:
播前开沟,沟深25cm、沟心距50-60cm;
施种肥:将三料15~20 kg/667 m2、硫酸钾20~25 kg/667 m2、油渣200 kg/667 m2混匀后施入沟内,覆土8~10 cm;
采用覆膜平播法,选用宽1.1m的地膜采取一膜二行,先播种后铺膜,播深10-12cm、行距55-60cm、株距21-25cm,播种量为100-120 kg/667m2;
肥水管理:
生长期间追两次肥,第一次追肥在出苗70%-80%时进行,亩施碳铵5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苗高20-25厘米时进行,亩施尿素15-30公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燕,未经吴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1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