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瓜高密度长季节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0083.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士农;崔群香;张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胡锡瑜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瓜 高密度 季节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瓜高密度长季节栽培方法,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背景技术
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又名天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热带亚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又一说认为原产印度)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优质蔬菜,它的嫩瓜可以炒食、凉拌,也可以做汤味道更为鲜美。丝瓜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以入药。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常食丝瓜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尿、止血之妙用。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是美容去皱、滋润颜面之佳品。成熟后的丝瓜,纤维十分发达,称为“丝瓜络”,可入药可祛湿通经络,主治胸肋疼痛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营养与健康的日益重视,高产和优质已成为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上的主要目标。丝瓜的高密度长季节栽培技术的探索,既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丝瓜经济效益,提高丝瓜产量,降低成本,本发明需要介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丝瓜高密度长季节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吊蔓及植株调整、落蔓、打顶、疏株、引蔓、去棚膜、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在生产上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了丝瓜栽培密度和丝瓜产量,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1、育苗:选用江蔬1号丝瓜,五叶香丝瓜2个品种,于1月4日采用穴盘播种育苗,3月6-10日定植,苗龄50-60 天(3叶1心)。
2、定植:选晴天无风日定植,定植前亩施优质厩肥1500kg、饼肥150kg、45%复合肥40kg作基肥。12米跨度大棚作八条畦,畦宽100cm,铺上滴水灌管+地膜,每畦种植2行。栽培密度:大行距70-80厘米,小行距40-45厘米,株距40-50厘米,每亩栽2000-2500株。
3、定植后管理:定植后一周内少放风,白天棚温保持25-30℃、晚上15-18℃,促早活棵。活棵后白天棚温保持在25-28℃,晚上12℃以上。活棵后用腐熟稀粪水施一次提苗肥。
4、吊蔓及植株调整:保留主蔓摘去所有侧蔓,同时摘除卷须和雄花,减少养分消耗。主蔓30—40cm时,及时吊蔓。具体方法是:在大棚二道膜下方,每一行丝瓜的正上方拉一根铁丝,每一株旁吊一聚丙烯包装绳,上端固定在铁丝上,下端拴一根20cm长的竹棍,竹棍一端在离植株根部10cm远处插入土中,固定包装绳,丝瓜主蔓缠绕在包装绳上,以后每隔5—6节,绑蔓一次。
5、落蔓:当主蔓生长点离二道膜20cm时,要及时落蔓。落蔓应选择晴天的下午(此时丝瓜茎柔软,不易折断),从最上一个绑蔓处依次向下进行。
6、打顶、疏株、引蔓、去棚膜:当主蔓23—25节时,大棚两个边行不打顶,其余隔行打顶。打顶的丝瓜采收完毕后拔除。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隔株拔除生长植株,保证植株生长不相互密闭,有阳光透射到大棚内。随着植株生长,将未打顶植株引向大棚内二道膜架上。5月20日左右揭去大棚薄膜。
7、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第一雌花授粉坐果后,每亩穴施尿素30kg,以后每采收2--3亩穴施尿素30kg。同时水分管理跟上。盛瓜期、高温干旱的季节更要保证水分充分供应。根据丝瓜植株生长情况,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营养液,提高商品率。在起苗前定植前一天,用百菌清、病毒A喷雾。 定植活棵后,用敌克松500倍稀释水一次性浇透防病。棚内挂黄板诱杀蚜虫。平时注意防治病毒病、霜霉病。
8、采收:一般花后7—10天,瓜条表面茸毛褪去,显示出商品特性时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0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