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 2增效型温室气化式施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6537.7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8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平;王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8 | 分类号: | A01G9/18;A01M1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8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sub 增效 温室 气化 施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施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首先将农药气化然后与CO2混合后施药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保护地栽培技术在全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温室一方面给人们提供反季节果蔬,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收入。但是,温室作物的周年生产也为病虫害越冬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导致病虫害发生多、蔓延快、危害重,对生产影响极大,是目前温室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防治病虫害的各种方法中,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一直都被各国所重视。它投资少,见效快,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尤为显著。目前我国在生产中农药的施用技术相对落后,当前温室中应用最广泛的仍是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的喷雾方式,但这种施药方式粗放,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施药方式效率低,喷出的药液附着在植物体上的只占25-50%,真正聚集在病虫身上的不到1%,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次施药量大,为达到防治病虫目的便增加施药量,造成农药浪费,大量的农药覆盖在土壤表面,造成土壤污染,覆盖作物上会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第三,操作者在密闭的空间内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却很低,而且极易发生中毒事件。目前现有的先进的施药技术有超声雾化,静电喷雾,机动或电动喷雾等,这些施药方式都只提高了雾化农药的水平,使喷雾效果更加均匀,然而喷施技术不改进的话,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即使喷雾均匀也是覆盖在植物体上,病毒或虫子在没有药液的地方,仍能存活;(2)很多雾化设备不能移动,喷射距离决定喷射范围,喷射不均匀,喷头附近农药最多,越远越少;(3)温室中植物种植密度很大,移动式的机械或电动装置带动喷头喷射,限制条件较多,不能很好的命中靶标物;(4)某些高效的喷施机械价格昂贵,不易普及。因此,研发超低容量施药、提高药效、运行安全的施药技术对温室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CO2增效型温室气化式施药装置,该装置利用温室密封的环境,将农药实现了从液化到气化的转变,这样气化农药均匀分布在温室空气中各个角落,病虫无处可逃,有利于全面防治病虫害,同时,该装置通过补施CO2明显提高了药效,减少农药施用量,大幅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
本发明的CO2增效型温室气化式施药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CO2增效型温室气化式施药装置包括气化装置、CO2发生器、风机、均布管道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气化装置包括压力式气化装置,离心式气化装置和压差式气化装置,三个气化装置之间由管道连通,在离心式气化装置和压差式气化装置之间设有气化电磁阀。所述的均布管道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和气体喷孔,主管和支管采用不同径度的PVC管材,主管连通风机、气化装置、CO2发生器和支管,支管悬挂于温室顶部,支管上视其距气源的距离不同打有不同孔径的气体喷孔。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气化电磁阀、CO2限量开关、CO2电磁阀、传感器、控制器和控制传感线,CO2限量开关和CO2电磁阀依次连接在CO2发生装置与主管之间,传感器布置在温室内,控制传感线连接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的压力式气化装置包括贮液箱、顶盖、顶盖锁扣、隔膜、智能电动机、外置电源开关、外置电源插头、吸液管、出水口、管道、管内挡板和管道进气口,顶盖和顶盖锁扣具有高抗压性,箱底内设有一长方体高抗压的隔膜,隔膜下面放置智能电动机,吸液管为高抗压水管,吸液管的一端露在贮液箱内,另一端穿过隔膜与智能电动机相连,智能电动机具有智能性,当压力足够时,电动机自动停止工作,缺压时自动工作,管道的一端经出水口与贮液箱连通,管道的另一端与离心式气化装置连通,管道内设有管内挡板和管道进气口。
所述的离心式气化装置由轴心孔、电动机轴、旋转机轮、轮外锯齿、机壳构成。由压力式气化装置喷射出的高速液流喷入离心式气化装置时,液流被旋转机轮粉碎、磨碎,被轮外锯齿切碎,从轴心孔进入大量空气与液滴混掺,使液体被进一步粉碎成大量细小的雾状液滴,有部分药液已发生气化。
所述的减压式气化装置为喉管式结构,从离心式气化装置喷出的混掺大量空气的雾状液滴冲进主管道喉管后,直径突然变小,速度加快,压强迅速从高压减小到真空,积于雾滴内的力和能量被突然释放,掺气的雾滴即发生空化现象,从液体变为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6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