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4809.X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9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邓兆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生于 键盘 信号 作为 指令 输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尤指一种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近来,随着触控产业的发展,一种结合触控概念与实体按键的触控键盘已成为业界新的发展方向。使用者可利用手指于触控键盘上直接进行手势操作,使触控键盘产生对应的触控信号,藉以执行使用者所欲执行的触控指令,例如鼠标左键指令、鼠标右键指令、鼠标双击指令、画面放大或缩小指令、画面旋转指令或鼠标滑动指令等。因此,如何设计用于触控键盘的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便成为设计人员所需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以达到使用者可利用手指于触控键盘上操作其所欲执行的触控指令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该触控键盘包含有底板、逻辑单元、触控感应模块以及复数个按键,该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触控感应模块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的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耦接于该逻辑单元,该触控感应模块用来根据该复数个按键的操作以产生相对应的触控信号,该方法包含有: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一位置持续产生第一触控信号;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另一位置产生第二触控信号;以及该逻辑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执行触控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第一位置持续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之后,再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第二位置产生该第二触控信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的一侧时,该触控指令为鼠标左键指令或鼠标右键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触控信号于预定时间内产生两次时,该触控指令为鼠标双击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的一侧且当该第二触控信号于预定时间内消失时,该触控指令为鼠标左键指令或鼠标右键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另包含有:当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该一位置持续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时,该逻辑单元记录该第一触控信号的位置;当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该另一位置产生第二触控信号时,该逻辑单元记录该第二触控信号的位置;以及该逻辑单元根据该第一触控信号的位置以及该第二触控信号的位置计算该第一触控信号与该第二触控信号间的相对运动,以执行该触控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该一位置持续产生该第一触控信号之后,再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该另一位置产生该第二触控信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触控信号的位置相对该第一触控信号的位置远离时,该触控指令为画面放大指令;当该第二触控信号的位置相对该第一触控信号的位置靠近时,该触控指令为画面缩小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触控信号相对该第一触控信号旋转时,该触控指令为画面旋转指令;当该第二触控信号相对该第一触控信号沿垂直方向移动时,该触控指令为鼠标滑动指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触控信号与该第一触控信号同时沿垂直方向移动时,该触控指令为鼠标滑动指令。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利用产生于触控键盘的触控信号作为触控指令输入的方法,该触控键盘包含有底板、逻辑单元、触控感应模块以及复数个按键,各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触控感应模块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的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耦接于该逻辑单元,该触控感应模块用来根据该复数个按键的作动以产生相对应的触控信号,该方法包含有:利用该复数个按键于该触控感应模块的一位置产生触控信号;以滑动的方式自该位置依序触碰一组按键;该逻辑单元记录该触控信号对应该组按键的位移;以及该逻辑单元根据该位移执行光标移动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