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4455.9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恒贤;韦佳吟;周坤生;王君瑞;方丽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62;G02F1/13363;G02B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特别是指一种立体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借着显示装置的辅助可使生活更加便利,为求显示器轻、薄的特性,因此平面显示器成为目前的主流。在诸多平面显示器中,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空间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无辐射及低电磁干扰等优越特性,因此液晶显示器深受消费者欢迎。
参阅图1,一现有的液晶显示器1,其包含多个像素单元11、多条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电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上下两侧的共电极线12、多条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电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左右两侧的数据线13、多条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电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上下两侧的栅极线14,及多个与所述多条栅极线14及所述多条数据线13电连接的开关元件15。而该液晶显示器1的解析度即为所述像素单元11的总合,而图1的解析度即为4行3列共12个像素单元11。
随着近年3D立体显示技术的进步,近年亦有愈来愈多的业者投入如图2所示立体显示器100的制造,现有立体显示器100与图1的液晶显示器1的差别在于:立体显示器100更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11上且包括多个延迟区161的相位延迟膜16,所述延迟区161是位于每两栅极线14间。
利用控制一奇数(Odd)延迟区161中像素单元11的像素周期,与相邻的一偶数(Even)延迟区161中像素单元11的像素周期相配合,以及该相位延迟膜16在各图案具有不同的光轴方向,才能使原本2D的画面变成3D的画面,由于需一奇数(Odd)延迟区161与一偶数(Even)延迟区161的像素单元11产生3D画面,因此,图2的解析度即变为2行3列共6个像素单元11,也就是说,在相同行、列数的像素单元11的情形下,立体显示器100的显示像素即为现有液晶显示器1的一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解析度高的立体显示器。
于是,本发明立体显示器包含多个像素单元、多条共电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多个开关元件,及一相位延迟膜。
所述多条共电极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且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两相反侧。所述多条数据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且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另两相反侧。
所述多条栅极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中间,并将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分为两部分。
所述多个开关元件分别与所述多条栅极线及所述多条数据线电连接。该相位延迟膜是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上,且包括多个不同相位的延迟区,而每一延迟区是位于两栅极线之间。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通过所述多条栅极线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电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中间,且将像素单元分为两部分,再将该相位延迟膜的延迟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上且位于所述多条栅极线之间,借此能更精细地控制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且能使人眼接收影像的顺序以跳跃式呈现,进而能提高该立体显示器的解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液晶显示器;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立体显示器;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立体显示器的较佳实施例;及
图4是一比较示意图,说明现有液晶显示器、现有立体显示器,与该立体显示器的较佳实施例的解析度。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 立体显示器
3 像素单元
4 共电极线
5 数据线
6 栅极线
7 开关元件
8 相位延迟膜
81 延迟区
91 液晶显示器
92 立体显示器
921 相位延迟膜
922 延迟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3,为本发明立体显示器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多个像素单元3、多条共电极线4、多条数据线5、多条栅极线6、多个开关元件7,及一相位延迟膜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4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