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草莓种苗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3832.7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6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宗静;郝国庆;马欣;王琼;宋沛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草莓 种苗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草莓种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种苗繁育是草莓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种苗的质量决定草莓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我国草莓生产中主要采用大田露地育苗,在北京市露地育苗模式占育苗种苗总面积的96.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红颜等适宜鲜食采摘的草莓品种逐渐为消费者和种植者所认可。而此类品种的耐热性和抗涝性较差,常规露地育苗繁殖系数低,易感染炭疽病、灰霉病和红茎根腐病,死苗现象普遍,在起苗和运输的过程中,根系受伤,容易出现缓苗慢、死亡率高、结果晚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了露地育苗的不足,种苗健壮、病虫害少,种苗产量高的新型草莓种苗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新型草莓种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证棚室通风,透光,棚外无杂草,棚室四周设置排水沟;
2)、棚膜采用聚乙烯膜,每个棚室覆盖四块棚膜,顶部为两片压接,并在棚室上设置顶风口,顶风口闭合时,严格达到避雨要求;
3)、压实棚室地面,并覆盖地布或黑色地膜;
4)、在棚室内安装有轴流通风机;
5)、将草莓母株栽培在育苗槽、营养钵或花盆中,营养钵或花盆内径在18cm以上。子苗用内径10cm营养钵盛接;
6)、育苗基质采用草莓专用育苗基质,或按草炭、蛭石、珍珠岩适当比例进行配比;
7)、育苗槽、营养钵或花盆内装好育苗基质后,成行摆放,行距2~2.2m,子苗用营养钵摆放在母株的两侧,每侧排列4行,行距20~30cm;
8)、选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草莓母株定植时间;
9)、如果采用育苗槽,在每个育苗槽内栽植2株母株,如果采用营养钵或花盆,每个营养钵或花盆栽植1株,栽植在营养钵或花盆的中央,株距30cm,并在定植后浇足定植水;
10)、3月底4月初,母株定植后,因温度较低,需要注意封闭棚室,温度保持28℃,当温度大于28℃时打开顶风口,当温度小于24℃时关闭顶风口,进入4月中下旬时,关闭顶风口,打开棚室东西两侧下部薄膜,撤下南北两侧的薄膜,加强通风,进入5月份后,因光照增强,温度升高,棚室覆盖遮阳网进行遮阳降温,白天打开通风机,促进棚室内空气循环;
11)、滴灌浇水,母株在3~8月每天需滴水1~4次,每次5~10min;子苗在6~8月每天需滴水1~3次;每次3~5min;
12)、母株缓苗后,根据长势,每15~30天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次,每次每株施用10g,撒施或穴施;
13)、按子苗级别,及时依次引压子苗;压苗使用专用育苗卡或用铁丝围成“U”形,卡在靠近子苗的匍匐茎端,将子苗固定在子苗用营养钵中,注意压苗不要过紧、过深,以免造成伤苗;
14)、7月中旬,切离子苗;
15)、子苗切离后,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每7天一次,每次每株子苗2~3g,共施2次,8月份后,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每7天一次;
16)、子苗保留4至5片功能叶片;
17)、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每7天喷药防病1次,植株整理后补喷1次,轮换用药。发现虫害,及时防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步骤培育出的草莓,克服了露地育苗的不足,种苗健壮、病虫害少,种苗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新型草莓种苗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保证棚室通风,透光,棚外无杂草,棚室四周设置排水沟;
2)、棚膜采用聚乙烯膜,每个棚室覆盖四块棚膜,顶部为两片压接,并在棚室上设置顶风口,顶风口闭合时,严格达到避雨要求;
3)、压实棚室地面,并覆盖地布或黑色地膜;
4)、在棚室内安装有轴流通风机;
5)、将草莓母株栽培在育苗槽、营养钵或花盆中,营养钵或花盆内径在18cm以上。子苗用内径10cm营养钵盛接;
6)、育苗基质采用草莓专用育苗基质,或按草炭、蛭石、珍珠岩适当比例进行配比;
7)、育苗槽、营养钵或花盆内装好育苗基质后,成行摆放,行距2~2.2m,子苗用营养钵摆放在母株的两侧,每侧排列4行,行距2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未经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3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