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沙眼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12057.3 | 申请日: | 2012-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嘉欣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27/02;A61P31/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周兆阳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沙眼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沙眼的药物。
背景技术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目前治疗沙眼的药物种类众多,例如公开号为:CN1159936、名称为《一种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中药,该药物含有黄连、黄芩、旋复花、木香、蚕沙、黄柏、川芎、防风、栀子、连翘、桔梗、荆芥穗、薄荷、白芷、甘草、蔓荆子、蝉蜕、菊花、桑叶,对结膜、虹膜、角膜发炎或沙眼、麦粒肿以及远视、近视、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等多种眼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这种药物的原料配伍太过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疗效好的治疗沙眼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治疗沙眼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陈皮10~20,连翘10~20,防风5~9,知母10~20,黄连15~25,荆芥6~14,大黄10~25,桔梗10~20。
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陈皮12~18,连翘12~18,防风5~8,知母12~18,黄连18~25,荆芥6~10,大黄10~20,桔梗12~18。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陈皮15,连翘15,防风7,知母5,黄连20,荆芥8,大黄15,桔梗15。
本发明治疗沙眼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陈皮、连翘、防风7、知母5,黄连20、荆芥8、大黄1、桔梗,加入8~1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6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本发明治疗沙眼的配方中:
陈皮可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
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作用。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荆芥能镇痰、怯风、凉血。
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桔梗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本发明治疗沙眼的药物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日早、中、晚饭前各服100~200克。
本发明治疗沙眼的药物以陈皮、连翘等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清热凉血、散风清脾,祛湿的作用,对沙眼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标本兼治、成本低廉、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实施例1
药物重量配比:
陈皮10份,连翘10份,防风5份,知母10份,黄连15份,荆芥6份,大黄10份,桔梗10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1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6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施例2
药物重量配比:
陈皮20份,连翘20份,防风9份,知母20份,黄连25份,荆芥14份,大黄25份,桔梗20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施例3
药物重量配比:
陈皮15份,连翘15份,防风7份,知母5份,黄连20份,荆芥8份,大黄15份,桔梗15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10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验例:
以下通过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沙眼的药物的有益效果。
1、实验人群:
分为A、B两个实验组:
A组:沙眼的实验者123例;其中男70例,女53例,年龄10~30岁。
B组:沙眼的实验者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40~50岁。
2、药物服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嘉欣,未经黄嘉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2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租车的智能电召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废渣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