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入式定子绕组嵌线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11299.0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2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济文;苏建新;余玲根;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85 | 分类号: | H02K15/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定子 绕组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式定子绕组嵌线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高频、高压电机定子的U形导线绕组嵌线工艺。
背景技术
高频、高压的电机由于频率比较高,铁芯槽口漏磁也较为严重,为了减少槽口漏磁,电机定子铁芯槽口设计得非常窄,这也给定子线圈的绕制和嵌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目前高频、高压电机最常用的方法是圈式线圈绕组和嵌线,但是由于圈式线圈所需的电磁线规格非常小,在市面上较难购买,一般需要通过定做购买,原材料来源渠道少;另一种方法就是两端插入式线圈绕组和嵌线,但是这种线圈需要两端进行接线和绑扎,因为需要焊接和绑扎的位置多,在过程中的误差因素积累,难以保证线圈绕组和嵌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易获取原材料、操作简便、误差少的插入式定子绕组嵌线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插入式定子绕组嵌线工艺,其步骤如下:
A. 导线绕制:取三匝电磁线进行校直,然后使用云母带将其包扎成直导线;将该直导线弯折呈U形导线,该U形导线包括折弯端和两直线边;U形导线直线边的端头用绝缘薄膜缠绕;
B. 嵌线:(1)嵌线槽内预设槽绝缘,即是在嵌线槽内铺设云母带;
(2)所述U形导线的规定节距为N,所述U形导线两个直线边分别为上层边和下层边,所述上层边插入嵌线槽的上层,所述下层边插入嵌线槽的下层。选择嵌线起点,将第一根U形导线按照规定节距嵌入对应的嵌线槽内;
(3)嵌入U形导线时,后一次嵌入的 U形导线上层边插入前一次嵌入的U形导线上层边相邻的嵌线槽内,下层边插入前一次嵌入的U形导线下层边相邻的嵌线槽内;以此类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嵌完所有嵌线槽;
(4)最后(N-1)个U形导线的下层边依次嵌入第一个U形导线的上层边所在的嵌线槽内,完成封环;
(5)嵌线完毕后使用槽楔封槽。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采用单向插入式绕组,相比圈式绕组无需定制电磁线,材料来源渠道广;且相比双向插入式绕组,减少了需要焊接和绑扎的节点,减少了人工焊接和绑扎过程中的误差积累,保证了导线绕组和嵌线的质量。
进一步地,步骤A中使用弯线机弯折直导线,在弯折前在直线导线中部包裹保护带,弯折完成后拆掉保护带,保护带可防止弯线机损伤导线用于绝缘的云母带。
本发明适用于铁芯槽口较窄的电机,尤其适用于高压、高频的电机,可减少漏磁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插入式定子绕组嵌线工艺,其步骤如下:
A. 导线绕制:先进行电磁线下料,然后取三匝电磁线进行校直;然后两个操作者一人拉直固定电磁线的一头,另一个使用15mm宽的云母带将电磁线绝缘包扎成直导线;
操作者在直导线中间位置包裹约300mm长的保护带,标出导线中间位置,放入弯线机,与专用弯型模中间位置对准后,将该直导线弯折呈U形导线;弯折后拆除保护带,弯折后的U形导线包括折弯端和两直线边,在U形导线直线边的端头缠绕绝缘薄膜。
B. 嵌线:(1)嵌线槽内预设槽绝缘;即是在嵌线槽内铺设云母带;
(2)所述U形导线的规定节距为N,该节距代表一个U形导线的两直线边跨越和两直线边占用的嵌线槽数目,所述U形导线两个直线边分别为上层边和下层边,所述上层边插入嵌线槽的上层,所述下层边插入嵌线槽的下层。选择嵌线起点,将第一根U形导线按照规定节距嵌入对应的嵌线槽内;
(3)嵌入U形导线时,后一次嵌入的 U形导线上层边插入前一次嵌入的U形导线上层边相邻的嵌线槽内,下层边插入前一次嵌入的U形导线下层边相邻的嵌线槽内;以此类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嵌完所有嵌线槽;
(4)最后(N-1)个U形导线的下层边依次嵌入第一个U形导线的上层边所在的嵌线槽内,完成封环;
(5)嵌线完毕后使用槽楔封槽,该槽楔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物,可插入的嵌线槽的开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12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庭网络系统及其信号转换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储能充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