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潜弹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10833.6 | 申请日: | 2012-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威孝 |
| 主分类号: | F42B12/02 | 分类号: | F42B12/02;F42B10/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7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潜弹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武器,尤其是一种深潜弹。
背景技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然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仍充满各种各样的局部冲突,同时,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武装冲突危机。我国是一个濒海国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成极大的战略厄制,也必将背后挑起更多的诸如黄岩岛和钓鱼岛之类的冲突,严重危害我国领土安全和经济建设。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就没有长久的和平与安宁,因此,提高我国海防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等海洋炸弹是极为重要的海防武器,然而,由于受到耐压材料、弹壳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海洋战头深度一般都在1500米之内,严重影响其攻击效果,大大削弱了其威摄力量;另外,这些海洋炸弹受敌方的防御炸弹拦截后即被摧毁,从而失去了战斗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各种海洋炸弹战斗深度较浅及受敌方防御炸弹拦截后即被摧毁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潜弹,它能潜入任意深度的海底,且受敌方防御炸弹拦截后亦不会被摧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于抗压抗爆的能分离的壳弹内设置一个或多个芯弹,战斗时,壳弹分离并释放或外置芯弹而实施攻击。壳弹的材料为抗压抗爆材料,其厚度较大,使本发明能潜入任意深度的海底,并能长时间潜伏待命,同时,受敌方防御炸弹拦截后亦不会被摧毁,其芯弹仍然完好,从而解决了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
优选的,壳弹包含有壳弹头、壳弹身、芯弹腔、隐身层和推进部。壳弹头与壳弹身通过横向联接部联接密封,横向联接部呈倾斜状,使壳弹头和壳弹身联接得更为牢固。在壳弹外壁设置有隐身层,能提高本发明的隐身性,壳弹后尾的推进部推动壳弹前进。芯弹置于芯弹腔内,并可从芯弹腔中释放出来,芯弹亦可与壳弹身联为一体,共同组成战斗体。攻击时,壳弹从深海上升,壳弹头和壳弹身从横向联接部分离,释放或外置芯弹而发生攻击,其攻击方式有多种,以下优选几种攻击方式加以说明:一种方式为,壳弹头和壳弹身分离,释放出芯弹后,芯弹顶着壳弹头一起前行进行攻击;第二种方式为,释放出来的芯弹单独发生攻击;第三种方式为,壳弹头分离出去后,外置芯弹,芯弹与壳弹身联为一体进行攻击;第四种攻击方式为,壳弹头分离出去后,芯弹稍向前伸出,以使芯弹外置更多部分,芯弹稍向前伸出后仍与壳弹身联为一体进行攻击。
优选的,芯弹腔亦可由壳弹上体和壳弹下体通过纵向联接部上下相合而成。壳弹上体和壳弹下体能从纵向联接部处分离并释放芯弹而实施攻击。
优选的,芯弹腔内配置一个或多个芯弹,在多个芯弹中,可配置一定数量的假弹。
优选的,壳弹的推进部可设置一个推进部,亦可设置多个推进部,以提高本发明的潜伏时间、航程和攻击速度。
优选的,壳弹头似半球形或半椭球形或圆锥形或其他能减少前进阻力的形状。壳弹身形状似柱形,壳弹身形状亦可似椭球形或其他能减少前进阻力的形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潜入海中任意深度,同时能抵抗敌方拦截弹的攻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攻击方式A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攻击方式B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攻击方式C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攻击方式D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攻击方式图。
图8为实施例3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的攻击方式I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的攻击方式II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5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6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7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弹头,2.横向联接部,3.隐身层,4.壳弹,5.壳弹身,6.芯弹,7.芯弹腔,8.推进部,9.壳弹头,10.芯弹,11.壳弹上体,12.纵向联接部,13.壳弹下体,14.芯弹,15.芯弹,16.末端推进部,17.中间推进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方案是在抗压抗爆的能分离的壳弹中内置一个或多个芯弹,战斗时,壳弹分离并释放或外置芯弹实施攻击,依据本技术思路,可有多种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几例优选的实施例作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威孝,未经刘威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基化产物净化方法
- 下一篇:钢绞线生产装置及电解磷化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