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制带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0276.8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倍;过凤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锴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B22D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晶制带 装置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晶合金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恒定钢水液位和温度的非晶制带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制带是通过熔化钢水后灌注到制带包(即喷嘴包)里,再由制带包的喷嘴(即一狭缝)将钢水浇注在冷却轮上完成的。制带包完成的动作是把钢水从制带包的狭缝中压出到冷却轮上。因为带材产品的厚度只有25-30微米,冷却速度接近每秒钟100万度,出带速度接近每秒钟30米,所以制带过程对压力、温度和流量都非常敏感。为使制成的带材厚薄一致,就必须保证制带包内的压力一致、钢水的温度一致、压出去的钢水的流量一致。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制带包概况如下:
在压力控制方面,通常都是通过设定液位高度来实现,在现有的制带包中,液位是通过两根电极来定位最高点和最低点,当液位达到最低点时就开启盛钢容器(即中间包)中的塞棒给制带包补钢,等达到最高液位时再关上塞棒停止补钢。随着钢水从制带包喷嘴(即出钢狭缝)中压出,盛钢容器的塞棒频繁开启和关闭,以此来达到控制液位的目的。
在温度控制方面,通常都是在制带包外围增加了电阻发热元件,以此来防止制带包内钢水温度的流失。
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
缺点一,仅通过包内长短两根电极控制液位,液位不恒定,有波动,导致压力有偏差。
缺点二,电阻元件外表加热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无法提升制带包内钢水的温度,因而不可能调温、控温,当包内温度下降时缺乏升温手段,不可能达到恒温的目的。
缺点三,流量不恒定。钢水从狭缝中流出的流量在狭缝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和压力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压力大时流量大,压力小时流量小,温度高时流动性好,流量就大,温度低时钢水流动性差,流量就小。因为压力的偏差和温度的不稳定,就会导致流量的不稳定。
缺点四,开始制带时,在制带包内的钢水没有达到工艺要求的液位时,钢水已开始通过狭缝流出,此时产生的带材均为废带,浪费严重。
综上所述,目前行业内使用的制带包通过包内长短两根电极控制液位,压力有一定的偏差,用电阻元件保温而无控温,因为压力有偏差,温度不恒定,流量的恒定控制也不可能。因此生产的带材厚薄均匀性差,成品率较低,且开机生产时会产生很多废带,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制带装置及工艺,其能控制制带包内钢水的液位、压力和温度,进而控制钢水流量,提高带材产品质量,还能防止开机生产时产生废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制带装置,包括由上到下设置的盛钢容器、制带包和冷却辊;
盛钢容器内设有塞棒,盛钢容器底部设有出钢口,塞棒配有控制其开闭出钢口的塞棒控制装置;
制带包整体密闭,其底部设有喷嘴,制带包还设有用于接收出钢口输出钢水的输入管;制带包还由上到下设置有满位液位传感器和空位液位传感器;
所述输入管竖置,其上开口端位于满位液位传感器上方,下开口端位于空位液位传感器下方,上开口端设有液位变送装置;
制带包还贯通有正压管和负压管,正压管和负压管在制带包内的开口都位于满位液位传感器上方,正压管连接有正压气体输出装置,负压管连接有负压发生装置,正压管上设有正压电磁阀和电气比例阀,负压管上设有负压电磁阀;
所述满位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正压电磁阀、负压电磁阀及塞棒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空位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塞棒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液位变送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气比例阀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制带包还设有感应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控制装置,以及分别与加热控制装置连接的感应线圈和温度传感器;感应线圈内置于制带包周壁;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部位于制带包内腔内。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部位于满位液位传感器和空位液位传感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部位于空位液位传感器下方。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红外测温传感器,位于满位液位传感器上方。
与加热控制装置连接的感应线圈和温度传感器形成加热反馈系统,本发明通过感应加热和加热反馈系统保证了制带包内钢水温度的恒定。
优选的,所述液位变送装置为光电液位变送装置。
优选的,所述光电液位变送装置包括光学液位探测器和位移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锴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锴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0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