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水玫瑰咀嚼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9678.6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霁昕;毕阳;蒋玉梅;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09 | 分类号: | A23L1/09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苦水 玫瑰 咀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咀嚼片,尤其涉及一种苦水玫瑰咀嚼片。
背景技术
玫瑰花又名赤蔷薇,为蔷薇科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玫瑰品种繁多,有重瓣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百叶玫瑰、香水月季、墨红、白玫瑰、木香花等。玫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涉及的品种较多,有杂交种,也有变种,其中甘肃永登、山东平阴、北京妙峰山、新疆是国内主要玫瑰种植地。玫瑰是生产玫瑰精油的原料,玫瑰油用作香料在民间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和欧洲较为普遍,是一种很名贵的香料,广泛用于调配多种花香型香精,用于化妆品和香皂、食品、酿酒和熏茶等产品。
苦水玫瑰(Rosa stertata × Rosa rugosa Yuet Ku)是中国玫瑰和钝齿玫瑰的杂交品种,甘肃苦水玫瑰是我国主要的玫瑰品种,主要种植于甘肃永登地区。永登县是有名的“玫瑰之乡”,有着200多年的栽培历史。苦水玫瑰味甘微苦,气香性温,含有少量挥发性油和黄色结晶性甙,槲皮甙、鞣质、没食子酸、色素等。玫瑰花是一种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花卉,能理气解郁、和血散瘀,药性温而不燥,疏而不伤阴,可舒发肝胆肺脾郁气,温养心肝血脉,可治疗因气郁阻滞所致的胸胁、脘腹胀痛、气逆、恶心呕吐,肝胆胃气痛,赤白痢疾,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引起的胸痛以及肋间神经痛,肺结核干咳咯血等。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可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瘀血腹痛,月经不调以及肠炎、下痢、肠红半截出血等。
咀嚼片是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溶化后吞服的片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速效制剂,其特有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普通片剂相比咀嚼片具有以下优点:分散状态佳、崩解时间短、药物溶出迅速;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可吞服、咀嚼含吮或用水分散后服用。药片经嚼碎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服用方便,即使在缺水状态下也可以保证按时服药,尤其适合老人、小孩、中风患者、吞服困难及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近年来,咀嚼片剂应用逐渐广泛起来,不仅仅局限于西药,在中成药及食品、营养剂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苦水玫瑰主要的用于提取玫瑰精油的,生产中产生大量玫瑰废渣,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玫瑰花渣的利用是提高玫瑰花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对玫瑰花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广泛,而对玫瑰花渣的关注却相对较少。有关利用苦水玫瑰花渣制作咀嚼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苦水玫瑰花渣制作咀嚼片,为玫瑰花渣的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填补玫瑰花系列产品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丰富的苦水玫瑰咀嚼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苦水玫瑰咀嚼片,其特征在于:该咀嚼片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经搅拌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压片、紫外灯照射杀菌后制得:苦水玫瑰粉8~12%,奶粉2~5%,蔗糖20~25%,木糖醇0.8%,玉米淀粉54.2~66.2%,微晶纤维3%。
所述苦水玫瑰粉是指将苦水玫瑰精油提取生产后所余废渣烘干后用研钵研磨,过100目筛所得的产品。
所述奶粉、所述蔗糖和所述木糖醇的粒径均为100目。
所述玉米淀粉是指市售生玉米淀粉隔水蒸熟的玉米淀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咀嚼片呈酸甜口味,玫瑰苦涩不适味基本不能品尝出来,有淡淡的玫瑰香味,咀嚼片压片紧密均匀,外观整齐,表面光洁,咀嚼时清脆(参见表1)。
表1 咀嚼片质量检测表
——:未检出
2、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富含黄酮多酚等抗氧化物质的苦水玫瑰粉为原料,所得产品富含黄酮多酚等营养成分(参见表2、表3)。
表2 玫瑰粉成分分析表
表3 玫瑰粉挥发性成分分析表
3、本发明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苦水玫瑰咀嚼片,该咀嚼片是由下述质量百分比(g/g)的原料经搅拌均匀后按常规方法压片、紫外灯照射杀菌后制得:苦水玫瑰粉8%,奶粉2%,蔗糖20%,木糖醇0.8%,玉米淀粉66.2%,微晶纤维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博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9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