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气粉煤灰利用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9008.4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峰;薛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峰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邹芳德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利用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煤灰利用技术,即一种造气粉煤灰利用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造气粉煤灰是煤炭气化之后留下的粉状物,里面还残存着20%左右的炭,热值可达2000大卡。可是,由于热值较低,基本没有挥发份,造气粉煤灰很难燃烧。由于含碳量高,还不能向电厂粉煤灰那样用做水泥填料,也不适合用来修路,利用空间很小。造气粉煤灰粒径很小,一般只有70um,极易飘散,露天堆放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只能进行地下填埋,处理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利用造气粉煤灰中的热量,又能利用其中的灰分,且可获得一定的收益,可以避免粉煤灰污染环境的方法及设备。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造气粉煤灰的利用方法,其特点是:燃烧造气粉煤灰,利用其热量,同时使煤灰热熔,再进行快速冷却,形成多孔的块状吸附材料。
所说的造气粉煤灰的燃烧达到1400℃以上,其中的可燃物全部燃尽,其他成分接近熔融状态,随即进入水中冷却,熔融的成分即固化成多孔板块。
研制一种利用造气粉煤灰的设备,包括一种燃烧炉,有燃料口、炉膛、烟道、助燃风管。其特点是:所说的燃烧炉的燃料口在炉膛的上端,助燃风管沿炉膛内壁的切线方向进入,且向上倾斜,烟道在炉膛的下部向外伸出,炉膛的底部开有排熔口,燃烧炉下方设有水冷池。
所说的燃烧炉外面配有造气煤灰仓,造气煤灰仓的下口设有插板和螺杆泵,螺杆泵的出口与风送管相连,风送管的另一端接燃烧炉的燃料口。
所说的燃烧炉的烟道通过换热器。
所说的燃烧炉的周围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耐火砖砌筑的耐火层,保温砖砌筑的保温层,岩棉毡包裹的绝热层。
所说的燃烧炉下面的水冷池是一个上方开口的容器,下面设有运渣车,运渣车有车轮和车架,车架通过液压装置支撑升降板,水冷池放在升降板上面。
所说的水冷池里面设有灰渣笼,灰渣笼是由筛网围成的上方开口的容器。
所说的炉膛内壁上设有螺旋导风板。
所说的燃烧炉的下面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上面放置模具,水冷池设在传送带一端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燃烧造气煤灰,利用其热能,并且可将燃烧后的煤灰制成具有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多种用途的吸附材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所用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操作,可望成为造气粉煤灰燃烧利用的首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简图;
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图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熔渣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产品示意图。
图中可见:燃烧炉1,助燃风管2,助燃风口3,燃料口4,炉膛5,烟道6,排熔口7,水冷池8,造气煤灰仓9,送风机10,螺杆泵11,软水箱12,引风机13,换热器14,耐火层15,保温层16,绝热层17,炉架18,送渣车19,车轮20,车架21,升降板22,液压装置23,灰渣笼24,冷却水套25,循环水管26,螺旋导风板27,传送带28,模具29,压力机30,透水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总的构思是采用特殊设备燃烧造气粉煤灰,在利用其热量的同时,将燃尽的灰分熔融并经水冷制成多孔吸附材料。下面围绕这一构思,介绍六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图1、2介绍一种专门用于燃烧造气粉煤灰的燃烧炉1,这种燃烧炉状如圆筒,圆筒内的空间为炉膛5,炉膛5的上端设燃料口4,下底中间开有排熔口7,圆筒的筒壁上沿内壁的切线方向插入三支助燃风管2,每支助燃风管均向上倾斜,最小的倾斜角度≥1°,在圆筒内壁上形成三个助燃风口3。在炉膛5的下部设有一个向外伸展的烟道6。在排熔口7的下方设有一个可以装水的水冷池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峰,未经李国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9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