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帕珠沙星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8742.9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2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宽伟;楼岩军;王式跃;张丽;潘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06 | 分类号: | C07D49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鲁云博 |
地址: | 3221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帕珠沙星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帕珠沙星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帕珠沙星(Pazufloxacin,I)是由日本富山化学公司于2002年开发上市的喹诺酮类抗菌药,能同时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Ⅳ和DNA旋转酶,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而发挥抗菌作用。帕珠沙星的临床疗效相等或略优于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且其疗效优于其他喹诺酮类品种。
帕珠沙星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成份是帕珠沙星的甲磺酸盐,即甲磺酸帕珠沙星(Pazutloxacin mesylate),化学名:(S)-10-(1-氨基-1-环丙基)-9-氟-3-甲基-7-氧-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甲磺酸盐,结构式如下:
文献DE 3913245、JP 084107、JP 0226472等均涉及帕珠沙星的合成工艺路线。帕珠沙星的合成工艺路线主要为以下两类途径:
第一类方法:以四氟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喹诺酮母环形成之前引入1-氨基-1-环丙基,在这类合成路线中,又分为两条合成路线:
(1)以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水解反应后部分脱羧,与二苯基重氮甲烷、甲醛加成反应,或者脱羧后的产物直接与N,N,N’,N’-四甲基二氨基甲[(Me2N)2CH2]反应,再经环丙基化反应后水解得4-(1-羧甲基-环丙基)-2,3,5-三氟苯甲酸乙酯,经Curtius重排、酯交换、水解反应生成β-酮酸酯基,再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醇、(s)-2-氨基甲醇反应,最后经环合、水解、氢解反应后制得帕珠沙星。
(2)以四氟苯甲酸为原料,酯化后,与氰乙酸叔丁酯的碳负离子在4位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然后选择性水解并脱羧,与1,2-二溴乙烷生成环丙基,同时酯水解,经氰基水解和Hoffmann重排,制得4-(1-氨基环丙基)-2,3,5-三氟苯甲酸、保护氨基,经酰氯化和酮酸酯化制得丙酮酸酯,再经环合和水解反应后制得帕珠沙星。
第二类方法:以左旋氧氟沙星合成中间体(S)-9,10-二氟-3-甲基-7-氧代-2,3-二氢-7H-吡啶[1,2,3-de][1,4]苯并嗯嗪-6-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与氰乙酸乙酯缩合后,再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水解脱羧得腈基类化合物II;在强碱和三乙基苄基溴化铵的作用下与1,2-二溴乙烷进行环丙烷化后得化合物III,然后化合物III在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下水解得酰胺类化合物IV,该化合物在次氯酸钠作用下经Hoffmann重排后得到化合物V,最后与甲磺酸成盐后得到甲磺酸帕珠沙星I,其合成路线如下:
目前,现有的帕珠沙星的合成工艺大多采用上述第二类方法进行。
可以看出,上述文献中关于化合物IV的合成,通常采用化合物II在碱和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通常是酮类溶剂,例如丙酮中与1,2-二溴乙烷进行环丙烷化反应,而后经过后处理得到化合物III;
对腈类化合物III的水解反应,通常有酸式水解和碱式水解两种方式。
酸式水解通常利用盐酸或硫酸作为试剂进行。但是采用酸式水解时,反应体系的酸性比较强,容易发生环丙烷开环或羧基脱羧等副反应,导致反应的收率不高,产品提纯不易等缺点;且采用酸式水解方式时,前一步的碱性环合反应体系必须先进行处理,得到化合物II后,才能进行酸式水解方式,因此无法使用“一锅法”进行。
碱式水解通常利用NaOH水溶液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下如果反应的条件控制的不精确,腈基容易直接水解为羧酸;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人们采用H2O2/NaOH体系进行水解,且通常在酮类的有机溶剂中进行。上述文献中报道的该步操作方法是,在环合反应完成后,静置分层,得到含有化合物III的酮类有机层溶液(通常是含有化合物III的丙酮溶液),再在该丙酮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并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保持反应体系的碱性,最后得到化合物IV,优点是反应的选择性较好,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但是,该合成工艺也存在很大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在反应过程中涉及到双氧水与酮类有机溶剂,尤其是丙酮的接触,并且伴随反应体系的加热,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例如双氧水的滴加速度和浓度等),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