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面吸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6217.3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龙新平;吕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面 吸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水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吸水机。
背景技术
下雨过后,很多路面会因为地势不平等原因而产生一汪汪的积水。这些积水很难排入下水道或者渗入地下。这些积水给行人和车辆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如果这些积水在滞留在高架桥与高速公路上,不仅增加桥身额外的负荷,还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这些积水是由环卫工人用扫帚清扫,或者直接任其自己蒸发。人工清扫很难完全除去,蒸发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射流泵本身没有转动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密封性好、便于维护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尤其在抽取含有泥等的水时,射流泵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持续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可靠性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将其增加到洒水车或清洁车上的一种路面吸水机。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作可靠,通过射流泵产生真空,无转动部件的一种路面吸水机。
本发明再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由于性能价格比高,可推广运用的一种路面吸水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路面吸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有高压水管的射流泵、所述射流泵与一个排水装置通过水管连通,该射流泵上还设有一个用于吸水的吸水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路面吸水机,所述射流泵包括一个具有混合室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一端配接一喷嘴,所述喷嘴一端伸入混合管的混合室内,高压水管连接在喷嘴另一端的喷嘴入口处;混合管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喉管和扩散管,所述扩散管与上述排水装置连接;所述混合管侧面还设有吸入口,所述混合管的混合室通过吸入口与上述吸水装置配接。
在上述的一种路面吸水机,所述吸水装置包括一个手柄以及一个软管,所述软管一端与上述喷嘴入口配接,另一端通过手柄连接到一个吸水过滤组件上。
在上述的一种路面吸水机,所述的吸水过滤组件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棱台型网罩,所述网罩一端与上述软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为吸口;所述网罩内部还设有一用于过滤渣土的滤网。
在上述的一种路面吸水机,所述排水装置为一个水箱,水箱连接上述扩散管;所述高压水管上还设有一用于控制高压水开合的第一阀门;射流泵与水箱连通的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水箱底部还设有用于放水的第三阀门。
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在上述的一种路面吸水机,所述排水装置为一个软管,所述软管一端连接上述扩散管;所述高压水管上还设有一用于控制高压水开合的第一阀门;射流泵与水箱连通的水管上还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水箱底部还设有用于放水的第三阀门,该种方案是利用软管将水直接排到附近的可排放位置,比如下水道等。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将其增加到洒水车等清洁车上;2、工作可靠,通过射流泵产生真空,无转动部件。3、由于性能价格比高,可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射流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吸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中,第一阀门1、射流泵2、吸水管3、第二阀门4、第三阀门5、水箱6、排水软管7、吸入口21、喷嘴入口22、喷嘴23、混合室24、喉管25、扩散管26、扩散管出口27、软管31、手柄32、滤网33、吸口34。
实施例1:
首先,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具体结构,本发明包括连接有高压水管的射流泵2、所述射流泵2与一个排水装置通过水管连通,该射流泵2上还设有一个用于吸水的吸水装置。
射流泵2包括一个具有混合室24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一端配接一喷嘴23,所述喷嘴23一端伸入混合管的混合室24内,高压水管连接在喷嘴23另一端的喷嘴入口22处;混合管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喉管25和扩散管26,所述扩散管26与上述排水装置连接;所述混合管侧面还设有吸入口21,所述混合管的混合室24通过吸入口21与外界相通;上述吸水装置与所述吸入口21配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鞋黏胶烘干隧道
- 下一篇:一种CrNiMo系钢材料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