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06160.7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庆月;张颖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增光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面 超薄 磨耗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桥面铺装层是在钢性桥面上不少于5cm厚的沥青混凝土,在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和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之间设置粘结层。
现有的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直接取代传统的桥面粘结层及桥面铺装层,工艺不仅起到了减载作用,同时能够保护桥梁主体结构并均匀分散和传递荷载,两道防裂的纤维层大大提高了铺装层的耐久性,为行车提供了一个平整且抗滑性能良好的表面,延长了桥面使用寿命。
实际工程中常出现老的桥面荷载已固定无法承受增加的桥面铺装层质量的情况;另外常出现上面层与下承层之间粘结不牢的现象;同时,易出现推移、拥包、车辙等诸多病害现象,严重影响了路面使用性能,缩短了路面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每立方米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组成材料为:3.7~4.6kg的SBS改性乳化沥青、150~200g玻璃纤维、25~31kg碎石。
以上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下:
SBS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4.7.1-2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玻璃纤维采用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特克斯数(Tex)为2400Tex,纤维的长度为30~120mm。
碎石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岩碎石,中间层0.075mm筛孔通过率小于0.4%,面层料其砂当量大于65%,并且级配组成必须符合一定的级配标准,大于4.75mm集料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碎石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上述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首先,在清洁、干燥的下承层表面上,用沥青洒布车洒布SBS改性乳化沥青,然后用纤维同步碎石封层设备按照规定的用量,依次喷洒SBS改性乳化沥青,撒布玻璃纤维,洒布石料;待乳化沥青破乳后,用微表封层设备按照规定的用量,摊铺桥面面层,养生后即可开放交通。
其次,对路面进行碾压,碾压的次数为1~6次,可用2台25吨以上的胶轮压路机紧跟纤维同步碎石封层施工设备进行碾压,碾压次数为每台1~3次。
施工采用专业的智能沥青洒布设备、纤维同步碎石封层设备和沥青同步碎石封层设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本发明在下承层表面先洒布一层SBS改性乳化沥青层,使得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与下承层的粘结更加牢固;
(2)本发明在SBS改性乳化沥青层上撒布玻璃纤维,由于玻璃纤维的吸油作用,增加了纤维碎石封层的粘度,能够有效的预防沥青“上移”而导致沥青面层的“泛油”现象;
(3)本发明在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玻璃纤维,由于玻璃纤维的增强作用,显著提高了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的防裂性能,能够有效的预防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一种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每立方米桥面加纤超薄磨耗层组成材料为:3.7~4.6kg的SBS改性乳化沥青、150~200g玻璃纤维、25~31kg碎石。
采用了现场加工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7.1-2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玻璃纤维采用无捻粗纱型玻璃纤维,生产厂家为中国玻纤,特克斯数(Tex)为2400Tex,纤维的长度为30~120mm。
碎石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岩碎石,0.075mm筛孔通过率小于0.4%,其砂当量大于65%,并且级配组成必须符合一定的级配标准,碎石采用了南京盘晶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岩碎石,中间层级配范围见表2,面层级配见表3。碎石的质量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增光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增光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6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