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5882.0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8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辉;吴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蒸汽 发生器 二次 能动 余热 排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具体涉及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堆停堆后的衰变热导出问题是关系到核电厂安全的关键技术,尤其在电源丧失的工况下,若不能导出堆芯衰变热,反应堆温度、压力就会急剧升高,从而导致反应堆压力容器出现超压,甚至导致堆芯融化,使放射性物质丧失第二道屏障,造成超设计基准事故,尽管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对核电厂,甚至周围居民的安全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设置相关系统解决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工况下堆芯衰变热的导出问题。
目前现有的核电站采用的堆芯衰变热导出系统为能动设备,需要电力的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以保证反应堆在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工况的安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它包括直流蒸汽发生器,在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之间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在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进出口管路上分别设置入口隔离阀和出口隔离阀,出口隔离阀常关。
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置于水池中。
所述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出入口管路之间设置补水箱。
本发明的优点是,未采用在反应堆冷却剂侧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导出堆芯余热的方式。而是通过在蒸汽发生器侧,通过在主蒸汽和主给水管道上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充分利用汽水两相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全厂断电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保证反应堆的安全,降低了对布置空间的要求,同时减少了直接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接的管路,降低了管路破裂的概率,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示意图。
图中:1蒸汽发生器,2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3主蒸汽管道,4主给水管道,5水池,6补水箱,7入口隔离阀,8出口隔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于在全厂断电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通过在直流蒸汽发生器主蒸汽管道和主给水管道上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出入口管路上设置补水箱,用于系统初始启动提供驱动力及平衡系统压力,利用汽-水两相换热,将反应堆衰变热传递给热阱—水池,从而将反应堆温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保证反应堆的长期安全。在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的情况下,长期导出堆芯衰变热,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设置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它包括直流蒸汽发生器1,通过在直流蒸汽发生器1的主蒸汽管道3和主给水管道4上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置于水池5中,在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的出入口管路上设置补水箱6,补水箱6用于系统初始启动提供驱动力及平衡系统压力,在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进出口管路上分别设置入口隔离阀7和出口隔离阀8,出口隔离阀8常关。
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出口隔离阀8常关,使系统处于备用状态,在发生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的情况下,出口隔离阀8自动开启,在补水箱内冷水驱动下,系统内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在蒸汽发生器1内水被蒸发,蒸汽通过管路进入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利用汽-水两相换热,将反应堆衰变热传递给热阱—水池5,从而将反应堆温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保证反应堆的长期安全。在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的情况下,长期导出堆芯衰变热,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
- 下一篇:包括警报器的圆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