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华北五角枫育苗袋扦插繁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5872.7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王长宪;颜卫东;李承秀;陈荣伟;颜迎;张安琪;张兴;周光锋;孙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华北 五角 育苗 扦插 繁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本植物无性繁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华北五角枫育苗袋扦插繁育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华北五角枫(Acer truncatum Bunge) 是槭树科落叶乔木,又名元宝槭,自然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宁夏、陕西等地,海拔500-1800米的林中,因翅果形状像中国古代银锭“元宝”而得名,为中国特有树种。华北五角枫新品种为泰山林科院培育的栽培种,经过重复繁殖已经形成6个无性系,后代表现一致并性状稳定。目前,由于生产中长期采用种子播种育苗方法进行繁殖,个体之间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不能保持优良性状,所以,为了保持华北五角枫新品种的特有价值,必须应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该系列新品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华北五角枫育苗袋扦插繁育的方法,能够保持该系列栽培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保证快速繁育无性系成苗,育苗袋扦插方式,不易滋生细菌,减少病害,降低管理成本,适合推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华北五角枫育苗袋扦插繁育的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采穗圃的建立
利用华北五角枫1-3年生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春季采集华北五角枫优良单株上发育充实的枝条作接穗,采用双舌接嫁接并培育出优良无性系,用嫁接成活的苗木建立采穗圃,之后每年6~8月剪取当年生枝条做穗;
2)基质的配制
扦插基质组成为10%河沙、30%腐熟牛粪、30%草炭和30%粉碎枯枝树皮,基质经过均匀混合并将湿度控制在35-45%,利用80℃以上的高温水蒸气消毒0.5-2小时,待基质自然冷却,用可降解育苗袋将基质装到八成满,排列在扦插苗床上待用;
3)插穗的处理
每天6:30—9:30进行采穗,插穗留两片叶、穗长8-12cm,用0.3%高锰酸钾水溶液浸15-20min,取出用清水洗净,再放入1000ppm萘乙酸溶液中,插穗整体速蘸约30秒即可;
4)插穗的扦插
扦插前将装有基质的育苗袋浇一次透水,插穗速蘸后插入育苗袋中,按扦插批次,每批扦插结束均匀喷布广谱保护性杀菌药50%异菌脲悬浮剂l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一次;
5)插后处理
扦插后每天定时喷雾,其中,插后1-6天,每35~50分钟喷雾30秒;插后7一12天,愈伤组织逐渐形成,每50~60分钟喷30秒;插后13一18天,插穗大部分生根后,每70~90分钟喷30秒;棚内相对湿度始终控制在80-95%, 温度控制在30-40℃,扦插苗木在13-18天后开始生根,20-30天基本生根完全,插穗生根后扦插棚每天进行通风,每7~10天交替喷施广谱保护性杀菌药50%异菌脲悬浮剂l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6)炼苗
生根后20天,根系发育完整根基部呈深褐色时,即可控制水分供给,加强通风炼苗使苗木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本发明首先将选育出的优良单株大树枝条用嫁接方法取得苗木建立采穗圃,从而获取适合嫩枝扦插繁殖的一年生枝条,然后用育苗袋进行扦插繁殖,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嫩枝扦插成活率,还极大地提高了新品种的繁殖数量,缩短繁殖周期,而且保持了华北五角枫新品种的优良性状,该发明适合新品种繁育技术的推广;采用高温蒸汽消毒的栽培基质,能有效杀灭基质内的各种有害微生物及杂草种子,育苗袋中不易滋生细菌,减少病虫危害,降低管理成本;采用可降解育苗袋扦插成活的苗木,可保证扦插苗定植成苗率达99%以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阐述的华北五角枫育苗袋扦插繁育的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采穗圃的建立
利用华北五角枫1-3年生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春季采集华北五角枫优良单株上发育充实的枝条作接穗,采用双舌接嫁接并培育出优良无性系,用嫁接成活的苗木建立采穗圃,之后每年6~8月剪取当年生枝条做穗;
2)扦插前的准备
首先要建造扦插棚、扦插池,然后制备扦插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酰基-N-甲基牛磺酸的新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添加剂以及润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