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05870.8 | 申请日: | 2012-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柯潇;董庆;高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254 | 分类号: | A61K36/254;A61P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组合 制备 治疗 预防 脑卒中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急性发生的血管或血流异常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是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第三大“杀手”,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并且,随着全世界向老龄社会进入步伐的不断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仍在进一步攀升,鉴于脑卒中的巨大危害,开发降低脑卒中死亡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缺血性脑卒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症反应、半暗带去极化及细胞凋亡等机制共同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是从神经保护、抗凝、溶栓、增加血流量及降血压等角度进行,常用的脑卒中化学治疗药物包括:1)溶栓类药物,2)抗血小板药物,3)抗凝药物,4)神经细胞保护药物等。但这些药物多数都只能针对脑卒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缓减和或治疗,治疗作用单一,效果不理想,且存在许多不良反应。例如,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虽然能够迅速溶解血栓,但是并不能改善由于缺血导致的神经元受损,且其不断被报道存在破坏血脑脊液屏障、增加出血风险、加剧兴奋性神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黄隽波等,神经保护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2012,2(1):40-53],上述问题也是溶栓类药物在临床使用时普遍存在的缺陷。
此外,中药制剂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常见的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作用的银杏叶制剂,已被许多研究报道对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着确切作用。但是,2010版药典中规定银杏叶提取物的总黄酮醇苷含量不得少于24.0%,萜类内酯含量不得少于6.0%,银杏酸含量不得超过10%,而在银杏叶药材中总黄酮醇苷含量和萜类内酯含量仅分别为0.4%和0.25%。因此,银杏叶制剂中相应活性成分含量的高标准必然对其原材料的质量、数量、提取工艺均有较高要求,从而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此外,银杏叶提取物在临床使用上容易出现出血、致高血压、过敏等多种不良反应[王玉慧等,银杏叶提取物的不良反应,2001, 3:184-186]。此外,CN1686299、CN10197242等中国专利中也公开了一些其它治疗脑卒中的中药药物组合物,但其组方复杂,生产成本高,药品质量控制难度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寻求一种组方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利于工业化大生产的治疗脑卒中的中药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贯叶金丝桃,又叫圣约翰草,藤黄科金丝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天然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甘肃、山西、江西、江苏、山东等地。贯叶金丝桃的临床应用除传统的镇静、抗炎、伤口愈合等方面的作用外,还被报道可用于抑郁症、甲型和乙型肝炎、爱滋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2006年又有研究报道贯叶金丝桃素对于脑卒中后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Kumar V, Mdzinarishvili A,Kiewert C,et al.NMDA receptor-antagonistic properties of hyperforin,a constituent of St.John's Wort.J Pharmacol Sci.2006,102(1):47-54]。此外,贯叶金丝桃制剂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其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刺激(0.6%)、过敏反应(0.5%)、疲劳(0.4%)等,但这些副反应是轻微的、暂时的,且相对无害的[杨得坡等,国外对贯叶连翘抗抑郁疗效的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231-2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前舱橡胶护套料
- 下一篇:感光LED植物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