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5721.1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晓;王玉琴;李旺;何万领;祈艳霞;刘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G4/06 | 分类号: | A23G4/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苗强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口臭 功能 口香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
背景技术
口香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有历史记载以前,人类的先辈就爱咀嚼天然树脂,从中取乐,这是最原始的“口香糖”,几千年来,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们都有嚼“胶”的习惯,在追求健康、时尚的今天,口香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如今人们在关注口腔健康的同时,口臭成为了人们的困扰和生活的阻碍,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饮食的选择也随之快了起来,人们的食品种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有些食品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有的食品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长期食用;其二,人们的卫生意识不足而没有坚持日常的口腔清洁,这必然导致了部分人群不经意间患上了口臭;其三,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口腔护理用品是牙膏,但在人们外出就餐后不能及时的对口腔进行清洁,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口臭。
根据统计显示,80-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由于舌背的表面积大,有许多乳头、沟裂和凹陷,有利于细菌、口腔粘膜脱落上皮、食物残渣等的滞留,充当“细菌储藏室”,有利于口臭的产生。口臭给人们的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社交上更是一大尴尬,长期的口臭甚至会导致自卑的形成。自改革开放后,外国口香糖企业迅速进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的口香糖种类已经很多,但是在除口臭方面的口香糖还是有所缺乏;而且,现有的除口臭口香糖基本上都是采用添加香气物质来掩盖口臭的方法,容易产生二次口气,难以达到根治口臭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口香糖难以祛除口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按重量份计算,原料由0.01-8份纳米氧化锌、37-44.99份胶基、5-15份木糖醇、5-15份山梨醇、5-15份甘露醇、5-15份麦芽糖醇、10-12份薄荷和3-5份香味剂组成;所述胶基由以下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算为:40%的丁基橡胶、25%的氢化松香甘油酯、11%的石蜡、1%的牛油和23%的聚乙酸乙烯酯。
所述纳米氧化锌的粒度在20纳米以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胶基的制备:按质量百分比称取40%丁基橡胶、25%氢化松香甘油酯、11%石蜡、1%牛油和23%聚乙酸乙烯酯,混合后在温度为48℃的条件下加热3.5小时,然后将加热后的原料投入混合机内搅拌,搅拌时间为12分钟;
步骤二、按重量份称取步骤一制得的胶基37-44.99份,按重量份称取5-15份山梨醇,然后称取山梨醇质量的50%,将其加入到所称取的胶基中,在55-60℃温度下加热5分钟至混合料全部熔融,然后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为15分钟,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二剩余的山梨醇加入到步骤二制得的混合料中,按重量份称取5-15份木糖醇、5-15份甘露醇、5-15份麦芽糖醇、10-12份薄荷和3-5份香味剂,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步骤二制得的混合料中,在50-51℃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为19分钟,备用;
步骤四、按重量份称取0.01-8份纳米氧化锌,并将其全部加入到步骤三制得的混合料中,在50-51℃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为25分钟,备用;
步骤五、取出步骤四制得的胶体状混合物,抛光后滚动挤压成型,将压出的带状糖坯重复挤压三次,将挤压成一定厚度的糖片按要求切割成型,然后在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35-40%的环境下冷却,老化1-3天,即得到成品,用涂蜡铝箱纸对成品进行包装。
本发明添加的木糖醇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蔗糖,降低蛀牙风险,且在咀嚼过程中分泌的唾液更有助于牙齿健康。
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与普通锌源相比具有吸收快、生物学利用率高、抗氧化性强等特点,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除口臭功能的口香糖,食用者通过口腔的咀嚼、唾液的吞咽可以吸收微量的氧化锌,为人体补充锌元素,促进胃肠道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因肠胃功能紊乱造成的口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英玻璃纤维增强纺织型浸润剂
- 下一篇: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配方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