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5029.9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郎需庆;牟善军;张卫华;陶彬;张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3/06 | 分类号: | A62C3/06;A62C19/00;F42B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掷 漂浮 气溶胶 灭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灾预防、抑制或扑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
背景技术
目前,当油罐发生全面积火灾时,其火焰体巨大,液面以上的罐壁受火焰炙烤强烈,罐壁的温度很高,设置在罐壁顶部的消防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扑救油罐的全面积火灾时,往往需要依靠移动式的消防设备。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是移动式泡沫炮,但是由于全面积火灾的火焰体巨大,热气流猛烈,火焰热辐射非常严重,导致了泡沫炮和消防人员难以靠近着火储罐,同时,喷出的泡沫流难以准确射入着火储罐,其在飞行过程也容易被热气流吹散,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灭火。此外,目前已公开的投掷式灭火弹多为采用干粉和水雾为主要灭火剂的灭火弹,其灭火功能单一,且此类灭火剂缺少足够的动力来实施灭火,导致其灭火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热功能的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其应用于扑救储油罐火灾,能够克服灭火功能单一,灭火动力不足,灭火效果受限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包括弹壳,所述弹壳内设有固体气溶胶药剂,所述弹壳采用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
所述固体气溶胶药剂上面设有与弹壳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弹壳上位于固定板上面的部分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中设有开孔堵塞物,所述固体气溶胶药剂中设有通过固定板和开孔堵塞物伸出弹壳外的导火线。
所述弹壳所采用的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为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
所述弹壳所采用的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的密度为90Kg/M3。
所述开孔堵塞物采用易熔材料。
所述弹壳内的固体气溶胶药剂的体积占弹壳容积的1/2以下。
所述弹壳内的固体气溶胶药剂的体积占弹壳容积的1/2,且弹壳的厚度≥5cm。
所述弹壳上的开孔为两个以上。
所述弹壳上的开孔为均匀对称分布。
所述弹壳的外径设为20cm。
本发明的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其将气溶胶灭火原理应用于敞开空间的灭火,突破了目前气溶胶仅应用于密闭空间灭火的局限;其提出了新型的扑救储罐火灾的方式,尤其是扑救大型浮顶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有效思路;其灭火效果多元化,同时实现气溶胶灭火、灭火弹弹壳的隔离以及覆盖灭火;其可以主要应用于扑救油罐火灾,能够克服灭火功能单一,灭火动力不足,灭火效果受限的缺点,且具有如下主要优点:(1)灭火速度快。由于灭火弹具有一定质量,其能够穿过火焰并进入火焰进行灭火,而不受风力和热气流影响,因此,投入数个灭火弹到着火储罐后,即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灭火剂,迅速在其作用范围内实现局部抑制火焰,实现灭火。(2)灭火对油品污染小。由于气溶胶灭火装置释放出的灭火剂为固体颗粒和气体,灭火剂通过吸热降温和化学抑制作用实施灭火,因此,灭火后对油品污染很小。(3)灭火对消防人员危险较小。由于该灭火装置通过发射方式,从远距离向储罐内施加灭火器,避免了消防人员近距离作业,因此,对消防人员来说更为安全可靠,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弹壳,2为导火线,3为开孔,4为固定板,5为固体气溶胶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投掷式漂浮气溶胶灭火弹,包括弹壳,所述弹壳1内设有固体气溶胶药剂5,所述弹壳1采用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所述固体气溶胶药剂5上面设有与弹壳1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所述弹壳1上位于固定板4上面的部分设有开孔3,所述开孔3中设有开孔堵塞物,所述固体气溶胶药剂5中设有通过固定板4和开孔堵塞物伸出弹壳1外的导火线2;所述弹壳1所采用的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为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所述弹壳1所采用的轻质耐火的隔热材料的密度为90Kg/M3;所述开孔堵塞物采用易熔材料;所述弹壳1的外径设为20cm;所述弹壳1内的固体气溶胶药剂5的体积占弹壳1容积的1/2,且弹壳1的厚度为5cm;所述弹壳1上的开孔为四个,且为均匀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5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