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4167.5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领民;金平;廖莎;吴丹;李晓姝;师文静;张霖;高大成;乔凯;程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20;C12R1/89;C12R1/07;C12R1/01;C12R1/225;C12R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敞开 培养 方法 | ||
1.一种敞开式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培养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
(2)培养自养微藻种子液;
(3)将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和自养微藻种子液接入内部铺设膜分离装置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半混合培养,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厌氧细菌在膜分离装置下部区域进行发酵,微藻细胞在膜分离装置上部区域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两个反应器内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一致,培养过程中,补充兼性厌氧细菌生长代谢所需的有机碳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为陶瓷膜分离装置,膜孔直径为0.05μm~0.5μ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离装置将光生物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部分的体积比为1:1~5: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敞开式光生物反应器还包括布气装置,铺设在反应器下部区域的底部,分布的气体可以经过膜分离装置进入整个光生物反应器中。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兼性厌氧细菌包括芽孢杆菌、梭形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或克雷伯氏菌,有机碳源为葡萄糖、甘油、果糖、淀粉或纤维素水解液。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培养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自养微藻种子液培养采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养微藻包括小球藻、葡萄藻、小环藻或硅藻。
8.按照权利要求1、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过程中,兼性厌氧细菌种子液与微藻种子液的初始接入体积比为1:1~1:10。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的初始培养基采用兼性厌氧细菌所需的培养基,同时添加微藻细胞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10.按照权利要求1、5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过程以批次或连续方式补充兼性厌氧细菌发酵过程所需有机碳源。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细菌培养基初始有机碳源浓度以有机物质量浓度计为1.0%~5.0%,半混合培养过程维持有机碳源浓度为1.0%~2.0%。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半混合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0℃~37℃,pH值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16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