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式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3327.4 | 申请日: | 201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上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上立 |
主分类号: | H01F30/12 | 分类号: | H01F30/12;H01F27/24;H01F2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1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式卷 铁心 三相 立体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相变压器,特别是壳式卷铁心三相变压器,具体地说是三相完全对称的立体壳式卷铁心变压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壳式卷铁心三相变压器,虽然比叠铁心变压器节能,但铁心柱是在一个平面内,三相磁路不对称,会造成一定的附加损耗。
现有R型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是三相完全对称的立体变压器。节能效果显著;但所用硅钢带需数控开料机下料,加工成本高,而且会产生15%左右的边角余料,变压器维修也较困难。
已有专利技术“一种无缝卷铁心变压器”(专利号:ZL200910208868.X)是一种新型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三相磁路完全对称,节能效果显著;所用硅钢带不需数控开料机下料,且不会产生边角余料,但卷铁心需要专用卷绕机穿绕,而且铁心穿绕好以后难于退火,限制了进一步降低铁损。
本发明是对专利技术“一种无缝卷铁心变压器”的改进和拓展:铁心不需要专用卷绕机穿绕,可以采用传统工艺卷绕,卷绕好以后再退火,得以进一步降低铁损;铁心设计采用优化的形状,使变压器的铁心和铜线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并使变压器的维修更为方便。
发明内容:
壳式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由线圈、开式卷铁心、变压器支架和底座构成;该变压器的铁心是由开式卷铁心构成的,每相的开式卷铁心由一个或数个卷铁心组成,卷铁心由宽度相等的硅钢带或非晶合金带卷绕而成,铁心都是水平安装的(窗口向上);每相铁心如果由一个以上的卷铁心组成,则需上下对齐叠加在一起,铁心之间垫有柔性绝缘垫;线圈穿过各相卷铁心的窗口,因此线圈都是直立的,各相铁心的上下端面装有坚固的绝缘夹板,通过螺杆将上下夹板拉紧,夹紧各相卷铁心;上下夹板同时起到承托和固定线圈的作用,上下夹板和螺杆都是变压器支架的一部分,变压器铁芯和线圈通过上、下夹板固定在底座上。
壳式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的每个线圈窗口是矩形的,线圈截面为半个长圆形;A相线圈的左边与B相线圈的右边并拢在一起,B相线圈的左边与C相线圈的右边并拢在一起,C相线圈的左边与A相线圈的右边并拢在一起,两两之间用绝缘垫隔离并用绝缘胶带包扎紧,并拢的线圈截面为长圆形,并拢后的三相线圈呈三角形立体分布;三相开式卷铁心的窗口也是长圆形,分别套在AB、BC、CA三个并拢的绕组上。
与“一种无缝卷铁心变压器”不同的是,壳式卷铁心三相立体变压器的铁心是预先卷绕成形的开式卷铁心,其气隙呈阶梯型分布,既可以是对接式铁心也可以是搭接式铁心。由于气隙是分散在铁心的不同位置,并且气隙数量比叠铁芯少得多,因此磁阻和铁损都比叠铁芯低得多;开式卷铁心经过退火处理,铁心性能进一步提高,与闭铁心相当。装配时,将卷铁心打开,分别套在AB、BC、CA三个并拢的绕组上,然后将卷铁心闭合锁紧。“一种无缝卷铁心变压器”的卷铁心需要专用卷绕机穿绕,而且铁心穿绕好以后难于退火。
开式卷铁心有成熟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不仅铁心制造和装配较容易,也给维修带来方便:变压器线圈损坏时,可以将卷铁心打开卸下,露出线圈维修。
附图说明:
图1.线圈绕制胎具示意图。
图2.三相线圈拼接示意图。
图3a.搭接式卷铁心示意图。
3b.对接式卷铁心示意图。
图4a.打开的卷铁心示意图。
4b.卷铁心套入线圈的示意图。
图5.上夹板平面图。
图6.壳式卷铁心三相变压器顶视图。
图7.壳式卷铁心三相变压器侧视图。
图8.线圈截面或铁心窗口的不同形状:
a.椭圆形b.圆角扇形c.圆角菱形d.圆角三角形。
附图标志:(1)开式卷铁心(2)A相线圈(3)B相线圈
(4)C相线圈(5)上夹板(6)螺栓(7)下夹板(8)绕线轴
(9)次级线圈(10)绝缘层(11)初级线圈(12)搭接式卷铁心
(13)对接式卷铁心(14)打开的卷铁心(15)胶带(16)线圈绕制胎具
(17)变压器底座(18)绝缘垫(19)螺栓孔(20)圆盘
(2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壳式卷铁心三相变压器的制造工艺和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上立,未经黄上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33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自动一体化收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水稻收割打捆机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