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衬塑防腐泵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2866.6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蒋龙福;蒋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宙斯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2;B29C65/42;B29B11/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2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防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衬塑防腐泵:应用于冶炼、化工、电力等行业,涉及机械行业。
背景技术
衬塑防腐泵被广泛应用于冶炼、化工、电力等行业,涉及机械行业,其中大型衬塑防腐泵,流量在1500m3/h,进口通径在300mm以上的防腐泵,用于电厂脱硫循环,硫酸厂稀酸循环等岗位,具有使用寿命长、防腐、抗磨等优点。
流量在1500m3/h的衬塑防腐泵的制作难度,主要是泵的蜗壳的衬里,衬里的蜗壳形状是由开制金属模具后通过加温、热熔、模压、脱模、加工等工序制成,一般均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作为衬里的原料,将衬里衬在泵蜗壳的内壁上,形成一层防腐层,达到防腐耐磨的目的。
但是这种衬里制作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一、泵壳体积大,直径达到1.2米,流量在1500m3/h的衬塑泵蜗壳直径达2米左右,模具开制结构复杂、重量重、成本高,一付模具要十几万元。
二、模压过程中要人工装模、加温、脱模,不仅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效率低;而且要涉及大型加压设备、加温设备、塑料挤出设备等,制造的综合成本非常高。
三、通过模压成型的泵蜗壳,衬层组织紧密度差、塑料结晶性能差、产品质量差,原因是由于泵壳内腔结构复杂,被注进去的塑料进入泵壳的深部要拐多道弯,因此会导致局部塑料流体压力不够,进而致使塑料密度不够,使衬层品质下降,尤其是在制作耐磨要求高的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耐磨泵时,模压衬里工艺尤显不足,对泵衬的品质影响更大,因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指数极低,材料流动性差,这种材料的特性导致泵壳衬层的深部压力严重不足,深部压力要求高于13MPa以上,实际只有7~8MPa,再进而导致衬层结晶差,组织疏松、气泡多、耐磨性能差、泄漏点多,严重影响泵的质量,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设备少、制作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的大型衬塑防腐泵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衬塑防腐泵,包括金属蜗壳以及金属蜗壳内壁上的衬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塑层是预制成型的若干块塑料型板拼焊而成,所述金属蜗壳与衬塑层之间浇注固性体连接定位。
浇注固性体的作用是,固定衬层位置和增加衬塑层的抗内压力两个方面。因为泵在运行工作时,泵内压力高达0.2~0.8MPa,如果不在金属泵壳与塑料衬层之间浇注固性树脂,泵内衬会受内压后炸裂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料型板的外周面与金属蜗壳的内周面均设有凹凸结构,优选凹凸结构为凹槽、凸条、块点。其好处在于衬塑层与泵的金属蜗壳的磨擦阻力,防止衬塑层受热后变形膨胀收缩,引起局部受力增加,产生局部开裂,进而通过上述固性体的作用,偶合固定衬塑层的位置,使衬塑层不产生移位和开裂。
优选衬塑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
所述固性体为树脂、浇注型橡胶、聚氨脂、铸型尼龙、水泥。
优选塑料板材厚度为5~30mm,进一步优选塑料板材厚度为15~25mm。
一种大型衬塑防腐泵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蜗壳大小裁切若干块塑料型板;
将塑料型板放入电控加热炉中,加温至180—220℃,再恒温1~2小时,待塑料型板软化后取出;
用与金属蜗壳内壁形状相同定型模具将软化的塑料型板弯曲成型,并在定型模中冷却定型;
将定型后的塑料型板拼焊成型,构成衬塑层,并定位与金属蜗壳内;
在金属蜗壳与衬塑层之间浇注固性体,待固性体固化后,即可得到衬塑防腐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料型板的焊接接缝处设有破口,破口是30°~45°斜面,破口贯穿塑料型板的全厚度,然后再进行用同材料的焊条焊接,用焊条堆满整个焊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宙斯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宙斯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