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石驳岸植被的构建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402042.9 申请日: 2012-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2877439A 公开(公告)日: 2013-01-16
发明(设计)人: 刘宏涛;袁玲;郝钰斌;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主分类号: E02B3/12 分类号: E02B3/12;A01G1/00
代理公司: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汪俊锋
地址: 430074 湖北省***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驳岸 植被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抛石驳岸植被的构建方法,属于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滨水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具有两栖性特点,并受到两种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而呈现出生态的多样性。它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城市生态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市民休息、娱乐、观光的理想场所,属于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驳岸是水域和陆地交接处的生态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在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促进物质与能量交换、抵抗水流侵蚀与渗透、营养物质过滤与吸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河道、湖岸的整治和景观构建中,已大力提倡采用生态驳岸,尽量减少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挡墙的硬式驳岸,创建有利于湿生、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岸栖生物的生长环境和自然的生态景观。

目前常见的实施抛石固脚护坡护岸,在河、湖底形成基床,对驳岸进行加固,防止坍塌,能有效地起到挡土作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抗洪能力。但常规的抛石驳岸只从护岸角度出发,缺少植被建植基础条件,大部分都是块石裸露,形成单一的大面积硬质景观,缺少动态变化的植物景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抛石驳岸不能护土、无法种植植物的缺点,提供一种抛石驳岸植被的建植方法,可改善现有的单调驳岸景观,对滨水区植被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制造护脚:利用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石笼或木桩在计划抛石区下缘作护脚,护脚宽度为1米以上,高度稍大于抛石层厚度;

2)抛石:先抛大块石做基础,后抛小块石调平,抛石层厚度30-60cm;

3)铺种植土:在抛石层上铺设土工布,然后铺大于30cm厚的种植土;

4)植物建植:在种植土上种植宿根草本或/和灌木;

5)覆盖:覆盖5-15cm厚沙砾层,沙砾层由粒径0.5-2mm粗砂与粒径2-4.75mm的碎石组成,二者体积比为1:1~1:2均可。

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做基础的大块石块径20-30厘米,调平的小块石块径10-20厘米。

在种植土中所种植物都需选择较耐贫瘠、抗逆性强的、耐粗放管理的种类。在种植土上种植的植物可以为紫穗槐、醉鱼草、胡枝子、水杨梅、狗牙根等。

随着时间推移,在流水的作用下,上层的沙砾层慢慢沉积,对下层种植土及抛石起到保护作用。

采用本发明技术制作的抛石驳岸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干扰较小,在景观方面属于软硬景观结合,具有较强的层次感,接近于自然,且施工方法较简单。干砌块石、抛石、石笼、木桩之间的空隙,为鱼类、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能够适应岸坡的变形,在流速小于3m/s,岸坡高度小于3m时可优先采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抛石驳岸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抛石层、2土工布、3种植土、4沙砾层、5灌木、6宿根草本、7护脚、8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造护脚:在计划抛石区下缘作石笼护脚,护脚宽度为1米以上;

2)抛石:先抛大块石基础(块径20-30厘米),后抛小块石调平(块径10-20厘米),抛石层总厚度30-60cm;

3)铺种植土:在抛石层上铺设土工布,然后铺大于30cm厚的种植土;

4)植物建植:播撒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种子;

5)覆盖:覆盖10cm厚沙砾层,沙砾层由粒径0.5-2mm粗砂与粒径2-4.75mm的碎石组成,二者体积比为1:1。

 

实施例2

1)制造护脚:在计划抛石区下缘作干砌块石护脚,护脚宽度为1米以上;

2)抛石:先抛大块石基础(块径20-30厘米),后抛小块石调平(块径10-20厘米),抛石层总厚度30-60cm;

3)铺种植土:在抛石层上铺设土工布,然后铺大于20cm厚的种植土;

4)植物建植:播撒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种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2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