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发生器及其物料取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0828.7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1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键;邹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器 及其 物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发生器及其物料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诸如电子制造行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步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其中,在产品制造过程开始采用物料取放装置取代人工来抓取物料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以便后续加工。
然而,现有的物料取放装置多为机械手或机械人,这种物料取放装置大多仅适用于相对大型的物料器件的取放作业,而难以适应线路板上的销钉、钟表或电子产品上的元器件等各种小型物料器件的取放操作的需求,而仍需人工手动取放,给这种小型物料器件的组装加工带来较大的不便,同时也增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发生器,使用简便,性能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物料取放装置,利用负压吸取物料,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负压发生器,包括连通至外部高压气流输送装置的高压气道及设置于所述高压气道至少一侧的与所述高压气道相连通的负压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高压气道斜交,所述负压通道与高压气道相连的一端相比另一端更靠近高压气道的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气道的进气口内侧设有自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导气通道。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料取放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负压发生器、一端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负压通道相连通的负压管、并列间隔设置于所述负压管一侧且一端与所述负压管相连通的排气管,以及控制所述负压管及排气管处于相反的通断状态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形成用于吸附物料的吸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贯通所述负压管及排气管且一端开口的第一腔体、轴向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阀芯、以及与所述第一阀芯相连接的抵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阀芯上开设有与排气管相对应的以在第一阀芯被推动而克服第一弹性构件弹力朝向压缩第一弹性构件的方向移动至第一导通位置时连通排气管的第一通孔,以及与负压管相对应的以在第一弹性构件推动第一阀芯处于第二导通位置时连通负压管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气道的进气口通过一进气管与外部高压气流输送装置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连通或阻断所述进气管的第二控制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贯通所述进气管且一端开口的第二腔体、轴向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阀芯、以及与所述第二阀芯相连接的抵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阀芯上开设有与进气管相对应的以在第二阀芯被推动而克服第二弹性构件弹力朝向压缩第二弹性构件的方向移动至第三导通位置时连通进气管的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远离于所述吸嘴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设置有一与待取放物料外形轮廓相吻合以吸附容置待取放物料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外围还套设有一与所述吸嘴间隙配合设置的吸嘴套。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于高压气道两侧设置负压通道,利用高压气流的流动于负压通道内形成负压气流,负压气流形成方式简单,性能稳定;通过并列间隔设置相连通的负压管及排气管,并通过第一控制开关控制负压管及排气管处于相反的通断状态,以进一步利用吸嘴轻松实现取放料,操作简便快捷;同时,通过设置吸嘴套或凹槽实现物料的精确定位,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负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料取放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料取放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料取放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料取放装置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发生器10,包括高压气道11及与所述高压气道11相连通的负压通道12,图1中箭头所示为所述高压气道11内的气流走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南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深南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营养配方米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芋头淀粉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