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eNOx添加剂降低FCC再生过程NOx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00135.8 | 申请日: | 201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广;韩洪晶;陆佳;宋华;常志刚;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1/02 | 分类号: | C10G11/02;B01D53/86;B01D53/56;B01J23/10;B01J23/8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eno sub 添加剂 降低 fcc 再生 过程 no 方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气体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DeNOx添加剂降低FCC再生过程NOx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不断扩大,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持续增加,致使粉煤灰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据统计,2011年我国粉煤灰排放量约为3.2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50%,剩余部分就地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粉煤灰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尤其是利用粉煤灰中的化学成分(Al2O3),不仅是粉煤灰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且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气烟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存的四大杀手。近年来,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总量持续升高,由于其在空气中易形成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NOx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流化催化裂化作为石油炼制工厂二次加工的重要手段,其再生过程中NOx排放量占炼油厂NOx排放总量的50%以上,虽然其NOx排放量比发电等行业少,但因其排放区域相对集中,对所在局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另外FCC再生烟气中较高浓度NOx极易和水化合形成硝酸水溶液,腐蚀各种金属设备,影响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转。因此,降低炼油厂NOx的排放势在必行。
NOx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热力型NOx(Thermal-NOx)、燃料型NOx(Fuel-NOx)和快速型NOx(Prompt-NOx)三种。当反应温度达到1500℃才容易生成热力型NOx,而FCC再生器反应温度一般在650-700℃之间,因此,此过程中热力型NOx的生成量非常少,据有关科研机构检测发现FCC再生过程中热力型NOx和快速型NOx之和不足10×10-6。因此,FCC再生过程中NOx主要来源于燃料型NOx。
FCC再生器中的NOx是在原油裂解时,催化剂表面积碳,一部分含氮化合物进入焦碳中,在烧焦过程中,催化剂上的氮首先大部分生成HCN,少量生成NH3,然后进一步反应生成N2和NOx,生成的NOx被焦炭和CO还原为N2。
因此,FCC再生过程中生成的NOx主要来源于原料油中的含氮化合物,NOx排放浓度一般为100-500×10-6(体积分数),其中约含90%NO,同时含有不足10%的NO2,而N2O的生成量非常少。随着炼油厂加工原料重质化和劣质化的不断加剧,FCC再生烟气中NOx浓度甚至已经达到1000-1500×10-6。因此,降低NOx排放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目前各种脱硝技术中,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是应用最多、效率最高而且是最成熟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发展起来,之后迅速在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火电站得到应用。为了脱硝建立烟气处理装置,投资费用过高,在我国很难推广应用。采用DeNOx添加剂应用于FCC再生过程可有效降低NOx排放,但目前DeNOx添加剂一般采用贵金属,成本较高,开发低廉、高效DeNOx添加剂是该方法应用的关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FCC再生过程中NOx排放的方法,它用于解决现有的烟气脱硝方法成本高、脱硝适应性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0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