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塑复合托盘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99707.5 | 申请日: | 2012-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2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14;C08L97/02;C08K13/04;C08K5/098;C08K7/14;C08K3/04;C08K3/34;C08J9/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6001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托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托盘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制品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托盘主要是木制托盘和塑料托盘,木质托盘对木材的需求量较大,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另外还需要进行熏蒸或高温消毒处理;而塑料托盘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托盘的刚度不够,应用于货架存放时容易发生蠕变现象。木塑托盘是使用木粉或植物纤维超高额填充热塑性塑料树脂或热塑性塑料塑料再生料,添加部分相关改性剂,经挤出注塑成型而成,此类产品可以替代相应木质托盘和塑料托盘,由此可节约大量的森林资源,处理掉大量的废旧塑料及木材加工中的废气木粉,可大大有利于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是符合21世纪发展方向的环保新型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木塑复合托盘及其制备方法,该托盘与传统托盘相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耐老化等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木塑复合托盘,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密度聚乙烯50-60、共聚型聚丙烯20-30、改性木粉30-40、塑料再生料40-50、活性钙20-30、硬脂酸锌1-2、硬脂酸钙1-2、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3、聚乙烯蜡0.3-0.5、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4-0.6、抗氧剂1010 0.3-0.4、防老剂MB 0.4-0.6、发泡调节剂8-10、ACM 4-8、MBS 4-8、氧化聚乙烯蜡25-30、发泡剂0.2-0.3、TPE 4-8、氯化聚氯乙烯8-12、玻璃纤维5-8、半补强炭黑3-4。
所述的改性木粉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木粉在110-120℃下恒温干燥5-6h后,放入高速搅拌机中,加入5-10%的蒙脱土、4-6%的海泡石粉、2-4%的石英砂和8-12%的改性液,高速混合5-8nin后,取出在110-120℃下烘干1-1.5h,研磨成150-200目粉末即可,其中,所述的改性液制备方法如下:先将乙醇和水以95::5额体积比配成醇-水稀释液,再将硅烷偶联剂YH-62称重后按体积比1:5加入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改性液。
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所述的发泡调节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木塑复合托盘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先将高密度聚乙烯、共聚型聚丙烯、改性木粉、塑料再生料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至均匀,混合均匀后烘干至80-90℃,使其水份充分蒸发,再投入活性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乙烯蜡等其余原料继续混合5-8min;
(2)将上述均匀混合物送入平行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并造粒,挤出机机筒温度为160-185℃,模头温度为165-205℃;
(3)先在成型模具内涂上脱模剂,预热至50-60℃,然后用塑料注射机将粒料注射到成型模具内,机筒温度为235-250℃,机具温度为25-30℃,注射压力为85-90MPa,注射时间为5-8s;
(4)脱模后将成型的托盘经冷却、修整、定型等工序后,喷涂防滑漆,固化后包装即得所需的木塑复合托盘。
所述的脱模剂为脂肪酸。
所述的高速混合机的转速为1000-1200r/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原料来源广泛。废旧塑料遍布各地,并且价格低廉;木粉可有刨花、锯末、稻壳、木头下脚料等加工而成,综合成本低,产品具有竞争力;
(2)良好的机械性能,可锯、可刨、可钉,耐用性好;
(3)重复使用率高,可回收利用;
(4)不怕虫咬,抗酸碱,耐老化,不易吸水,不易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木塑复合托盘,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密度聚乙烯55份、共聚型聚丙烯25份、改性木粉40份、塑料再生料40份、活性钙25份、硬脂酸锌1.5份、硬脂酸钙1.5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份、聚乙烯蜡0.3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0.5份、抗氧剂1010 0.3份、防老剂MB 0.4份、甲基丙烯酸甲酯8份、ACM 5份、MBS 6份、氧化聚乙烯蜡25份、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0.3份、TPE 8份、氯化聚氯乙烯10份、玻璃纤维8份、半补强炭黑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太平洋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互连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方舱医疗系统用CT方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