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9381.6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升;水鸟乔久;定司健太;副田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抑制粘合带背面的光反射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一般的粘合带,已知在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基材的单面上层叠有粘合剂层的形态。粘合带在家电制品、汽车、建材等各种产业领域中作为接合材料广泛使用。由于粘合带的使用范围广泛,因此在可见的部位使用粘合带的情况增多。因此,作为粘合带所要求的特性,除了粘合力、凝聚力等粘合特性以外,还可以列举表面的消光性。例如,已知考虑了粘合剂层侧表面的消光性的粘合带(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55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以塑料材料(塑料薄膜)作为基材的粘合带中,粘合带背面(非粘合剂层形成面侧)的消光性不充分,因此在粘合带表面上产生的背景反射(映リ込み)或眩目(ギラツキ)的程度高。因此,存在胶粘有粘合带的被粘物的外观设计性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该课题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提高粘合带的消光性,特别是降低粘合带背面的背景反射或眩目的技术。
本发明的某一方式为粘合带。该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塑料材料的基材层,层叠在所述基材层的一个主表面上的着色层,和层叠在所述基材层的另一个主表面上的粘合剂层;所述着色层侧的可见光镜面反射率为2.0%以内。
通过上述方式的粘合带,可以提高作为目视侧的着色层侧的消光性,降低带表面的背景反射或眩目。
上述方式的粘合带中,所述塑料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基材层中可以添加有黑色颜料。所述黑色颜料可以为炭黑。所述着色层可以为黑色印刷层。所述粘合剂层可以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另外,通过将上述各要素进行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包括在通过本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粘合带的消光性,特别是降低粘合带背面的背景反射或眩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粘合带
20基材层
30着色层
40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粘合带10具有基材层20、着色层30和粘合剂层40。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中,着色层30侧的可见光镜面反射率为2.0%以内。
本实施方式中,着色层侧的可见光镜面反射率为2.0%以下,优选1.0%以下,更优选0.7%以下。通过将可见光镜面反射率调节为2.0%以下,可以降低在粘合带背面上的背景反射或眩目,粘合带的存在难以变得明显,可以提高粘贴有粘合带的物品的外观设计性。
本发明中,可见光镜面反射率为如下测定的值。
装置:U-4100Spectrophotometer(日立公司制造)
波长范围:380nm~780nm
光入射角度:5°
波长扫描速度(scan speed):300nm/分钟
计算380nm~780nm波长范围中镜面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可见光镜面反射率。
作为基材层20,使用塑料材料。作为该塑料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基材层20是将所述塑料材料成形为薄膜状或片状而得到的层。基材层20自身可以为透明也可以为不透明,从进一步降低可见光镜面反射率的观点考虑,可以在基材层20中添加炭黑等黑色颜料。即,优选在塑料材料中添加炭黑等黑色颜料并成形为薄膜状或片状而得到的材料。基材层2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5~500μm,优选10~100μm。
着色层30层叠在基材层20的一个主表面上。本实施方式中,着色层30为用于使可见光镜面反射率为2.0%以下的层,例如为通过将黑色油墨印刷到基材层20上而形成的黑色印刷层。此外,着色层30也可以通过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方法形成。着色层3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μm~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9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