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扇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98203.1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伟;李生丕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离心扇叶结构,尤指一种可降低离心式风扇运转时的噪音的离心扇叶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元件的性能不断提升,随着运算速度越快其所产生的热量则会相对产生较大的热量,若无法将该热量即时排出解热,则该电子元件运算效能则会降低,严重者则会造成烧毁,故在有限的系统空间中通过小型的离心风扇作为解热使用,该离心风扇主要包含有一框体、一风扇轮毂、以及环设于该风扇轮毂外部的多个扇叶体,该框体其上方及下方分别各具有一进风口,其侧边具有一出风口,当运转时则通过所述扇叶体旋转带动周围空气流动,将从进风口进入的轴向器流转向沿该风扇轮毂的径向气流后由出风口排出。
离心风扇运转时,因叶轮所流出不均匀尾流(non-uniform wake)跟舌尖的交互作用将产生噪音,并当叶轮和舌尖的间隙比较窄时,噪音受到尾流在舌尖的冲击以及舌尖附近的压力差造成得舌尖震荡tongue oscillations)影响,当间隙达到叶轮半径的20%时,主要的噪音源只剩尾流的影响,而且很小。另外在叶轮叶片间增加端的叶片(Short vane)可以减少尾流的强度,使得尾流对压力扰动以及噪音的影响较不明显;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结构设计受限;
2.无法依特性灵活设计;
3.噪音大。
发明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低噪音的离心扇叶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离心扇叶结构,包含:一轮毂、一扇叶体组;
所述轮毂具有一延伸部;所述扇叶体组具有多个扇叶体,所述扇叶体由该延伸部向外延伸所构形,所述扇叶体间具有一流道及一出风口及一入风口,所述出风口及该入风口分设于该流道两端,并且与该流道相连通,所述出风口呈非等距设置。
通过扇叶体组的出风口选择以不同间距设置,可降低扇叶通过舌口(BPF)的单音,并可增加(BPF)频率,降低声压加权量大幅降低噪音,并且可依边界条件灵活设计扇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叶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离心扇叶结构1
轮毂11
延伸部111
扇叶体组12
扇叶体121
流道121a
出风口121b
入风口121c
第一端1211
第二端1212
扇叶体中线1213
第一节圆13
第一切线14
第二切线15
入风角16
第二节圆17
第三切线18
第四切线19
出风角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发明的离心扇叶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及俯视图,如图所示,所述离心扇叶结构1,包含:一轮毂11、一扇叶体组12;
所述轮毂11具有一延伸部111;
所述扇叶体组12具有多个扇叶体121,所述扇叶体121由该延伸部111向外延伸所构形,所述扇叶体121间具有一流道121a及一出风口121b及一入风口121c,所述出风口121b及该入风口121c分设于该流道121a两端,并且与该流道121a相连通,所述出风口121b呈非等距设置。
所述扇叶体121具有一第一端1211及一第二端1212,该入风口121c由两相邻扇叶体121的第一端1211共同界定,所述出风口121b由两相邻扇叶体121的第二端1212共同界定。
所述第一端1211共同定义一第一节圆13,并该第一节圆13与该第一端1211相交切线方向具有一第一切线14,该扇叶体121定义一扇叶体中线1213,该扇叶体中线1213与该第一端1211相交切线方向具有一第二切线15,该第二切线15与该第一切线14相交并共同界定一入风角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8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