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7748.0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曾倩;郑琰;李涓;徐晓娟;李健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经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痛经(dysmenorrhea),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属月经病范畴,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经行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疼痛,甚至连及腰骸、坠胀感,有时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周身冷汗出、手足厥冷、剧痛昏倒等危象。原发性痛经好发于15-25岁,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发病率为50.06%—76.36%,国外最高达95%,是青春期常见病、多发病。随年龄增长及结婚以后痛经逐渐减轻,妊娠及分娩后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可能与子宫异常收缩及内分泌因素有关,激素失调、子宫内膜、肌层和经血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加压素(Vasopressin,AV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催产素(oxytocin,OT)、钙(calcium,Ca)含量过高,β一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水平降低等原因有关。
西医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上,主要采用口服药物、物理、手术等治疗措施对症处理,而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避孕药物为主。其中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成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一线药物。但因其副作用多,且只能起到止痛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疼痛,需长期服药,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易降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消化道症状是NSAIDs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从无症状到消化不良、腹痛、溃疡、出血至穿孔等;其次为肝肾损害、皮疹、中枢症状等。此外,除复方丹参滴丸以外的其他NSAIDs,可能增加心血管血栓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布洛芬等NSAID药物可能增加妇女乳腺癌风险。口服避孕药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有效率高达90%,但此类药物对机体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常引起月经紊乱,因此具有更多的不良反应。
中医学把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归为寒、热、虚、实四端,四者或单独成因或复合成因,或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冲任失调,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引起痛经的发生,其中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加之临床辨证分型多种多样,中药汤剂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探索临床疗效好,疗程短,易被广大患者接受的中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它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柴胡70-210份、白芍140-420份、枳壳70-210份、丹参70-210份、乳香42.5-127.5份、甘草43.5-130.5份、没药42.5-127.5份。
进一步优选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柴胡105-175份、白芍210-350份、枳壳105-175份、丹参105-175份、乳香64-106份、甘草65-109份、没药64-106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柴胡140份、白芍280份、枳壳140份、丹参140份、乳香85份、甘草87份、没药85份。
其中,所述的乳香、没药为醋制乳香、醋制没药或炒乳香、没药。所述的柴胡为醋炒柴胡;所述的柴胡来源于竹叶柴胡:竹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膜缘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马尾柴胡Bupleurummicrocephalum Diels.、马尔康柴胡Eupleurum malconense Shan et Y.Li或小柴胡Bupleurum tenue Buch.-Ham.ex D.Don的干燥全草;或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操作式开闭装置
- 下一篇:应用于超高压场合的多级内串结构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