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97189.3 | 申请日: | 2012-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9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艳;王洪伦;袁木荣;索有瑞;吕欢欢;尤进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 地址: | 810001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糖类 干扰 枸杞 多糖 提取物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尤其涉及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由于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防辐射等多种活性功效,因此枸杞多糖提取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且已普遍应用的功能食品活性添加成分(方建国,丁水平,田庚元.枸杞多糖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4,23(7):484-485.)。
由于植物提取物行业目前尚缺乏严格且通行的质量控制体系,许多生产厂家过度追求成本控制、减少原料的投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从而导致出现了各种参差不齐及假冒伪劣的提取物产品。近年来市场上售卖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过量添加淀粉、糊精及其它糖类干扰物的现象已十分普遍。但是目前各类检测机构、研究院所、提取物生产厂家及客户等对于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检测多是参照中国药典中关于枸杞多糖的检测方法以及中国国家标准GB/T 18672(枸杞)附录A中的规定方法来执行检测。然而,这些目前常用的药典方法及国标方法并不能有效鉴别出枸杞多糖提取物中是否掺杂有糖类干扰物;更重要的问题是,对于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用这些常用方法得出的多糖含量测定值往往比该提取物中枸杞多糖的实际含量值高,这就为一些生产厂家提供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投机取巧的机会。
经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枸杞多糖的真伪鉴别及其含量测定方法(公开号200910265091)”。该专利方法仅能去除单糖、低聚糖及苷类成分对于多糖含量测定值的干扰,但是对于多聚糖类干扰物,该方法只能定性地鉴别出其是否掺有,但却不能定量地去除掉多聚糖干扰物对多糖含量测定值的干扰,因此该专利方法测定出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的实际含量。
此外,根据本领域的科学知识还可通过红外光谱法首先确定出糊精的红外光谱图,再与枸杞多糖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较,从而粗略地鉴别出该枸杞多糖提取物中是否掺有糊精,并粗略地判断糊精的添加量。但是,红外光谱法的仪器设备投入成本较高、检测速度较慢;并且由于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毕竟是一个混合物,加之其中含有其它同性质类的多种成分,因此这种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往往因其中各个同性质成分红外光谱图的机械叠加而导致其分析图谱的特征性降低,定量较难,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定量分析的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称取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MS g,并溶解于V1mL水中,然后加入pH值为6.0~7.0、体积为0.01~0.05倍的V1 mL 的磷酸缓冲液,再加入0.1~0.5倍MS g质量的淀粉酶,搅拌均匀,放置于60~80℃孵化60~90分钟并间歇搅拌,然后取出并加热至沸腾;待沸腾液冷却后转移并补水定容至V1 mL ,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余下滤液;
⑵准确吸取所述滤液V2 mL,加入体积为3~5倍V2 mL的无水乙醇,摇匀后静置10~60 min,经离心,得到沉淀物A;
⑶所述沉淀物A用质量浓度为70%~95%、温度为50℃的热乙醇洗涤,经离心弃去洗涤上清液,收集沉淀,重复2~4次,合并得到沉淀物B;所述沉淀物B用水溶解并定容至V3 mL,得到供试品溶液;
⑷以葡萄糖为标准物质,用硫酸-蒽酮试剂或苯酚-硫酸试剂按相应常规方法制作标准曲线,然后吸取所述供试品溶液1mL按标准曲线的相同方法测定其吸光值,并将吸光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算得供试品溶液中的多糖浓度C mg/mL;
⑸再根据下式计算即可得到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中的多糖含量W:
。
所述步骤⑴中的掺有糖类干扰物的枸杞多糖提取物首先通过是否与碘溶液发生呈色反应或者其它公知方法来进行鉴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根据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及苷类成分等目前常用于掺加到枸杞多糖提取物中的各种糖类干扰物的化学特性和化学共性,设计了逐一按类排除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因此,本发明针对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7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