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天然环境的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6103.5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4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秦传新;袁华荣;黎小国;陈丕茂;张安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天然 环境 营养盐 通量 测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实验中的一种用于进行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的测定系统。
背景技术
沉积物是海洋水层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因为每年接收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不同区域的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尽相同。底泥中的碳、氮、磷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氮、磷循环占有重要的地位。底泥-水界面的碳氮磷的释放与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已广泛开展的针对底泥-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大多是采用静态、部分模拟天然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加入生物扰动因素来进行研究,研究实验中缺少真正的模拟自然水域的水流、温度等可变的环境条件。同时,实验中也缺乏对间隙水中的营养盐的测定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系统,它可以模拟出研究中需要营造的天然环境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模拟天然环境的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系统,包括温控箱以及间隙水采样管,所述温控箱内设有呈直立姿态的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内设有流速控制装置;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的下段开有至少一个间隙水采样孔,所述间隙水采样孔在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管内一侧接有间隙水采样器,管外一侧通过上设阀门的管道与间隙水采样管连接,间隙水采样器位于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之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包括给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供水与排水的进排水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排水系统包括蓄水槽、进水管以及取水管,所述蓄水槽设有出水口,进水管一头接在该出水口处,另一头通入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内;取水管自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内接出,使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对外连通;进水管与取水管这两管与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的接驳口均位于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的上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与取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蓄水槽内设有曝气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槽、进水管、间隙水采样管均位于温控箱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速控制装置包括一电位器,以及一与电位器电联接的、置于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管口之上的小型马达,小型马达的输出轴接有螺旋桨,螺旋桨伸入至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中段之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温控箱内设有测定管管架,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安放在该测定管管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管身上的间隙水采样孔有多个,间隙水采样孔自上而下地间隔排列,每个间隙水采样孔均接有一个间隙水采样器与间隙水采样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水采样孔的孔间距为1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验时,将底泥样品转移到底泥营养盐通量测定管内,通入采样地点水层的海水,并参照采样地点采样时季节平均水温和水流速度,用温控箱调整水温,流速控制装置控制水流速度,便能在管内模拟出天然的环境,间隙水采样器直接插入泥中,间隙水采样管通过间隙水采样器进行采样,测出的底泥营养盐通量的结果即非常接近实际环境的测定结果。本发明提高了底泥营养盐通量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更好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变动趋势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本发明各个组成部分采用分离式设计,不仅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间,增加实验的重复性,同时可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本发明可用于进行底泥营养盐通量的测定实验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6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