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制备工艺与所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5877.6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3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桂林;李国能;张治国;郑友取;泮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8/10 | 分类号: | H01M8/10;H01M4/8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杨嘉芳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催化 制备 工艺 所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制备工艺与所用设备,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效、清洁、低噪音、可靠性高以及比功率高等优点,而愈来愈广泛地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在各类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缩写PEMFC)以其独有的特性而最有希望成为未来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部队野外行动装备等的动力源:工作电流大、比能量高、能量效率高、常温下起动时间短等,其研究和应用也是后来居上,在电池的成本和耐久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除各国政府的重视外,奔驰、尼桑、福特、巴拉德等大公司也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PEMFC汽车动力系统的研究开发,不仅在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并资助众多的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世界上的许多样车都是由这些公司率先研发。国内的大连物化所、武汉理工、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山大学等也在各种资助开展了许多的基础研究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方面,我国投入的经费和公司参与等方面与美国、加拿大等相比有较大的不足。
催化层(Catalyst Layer,缩写CL)是PEMFC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发展前景。目前的催化层主要问题是以Pt为催化剂导致成本的居高不下,更为重要的是该催化剂容易与反应物中可能存在的CO等杂质结合,产生毒化,体积分率百万分之几就可带来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在工作过程中,催化层的内部微观结构等会产生不可逆变化(如聚合物溶涨导致气体通道的减少和Pt/C的团聚等),引起电池的恶化,导致电池的工作寿命不长。基于上述两大主要问题:成本高和使用寿命短,也是PEMFC目前尚没有很好商业化和规模生产的主要障碍。CL是电池发生反应的场所,且必须要有良好的立体反应空间和三相交界面(电解质、催化剂和反应物),以及良好的组分和电荷传导网络。因此,其内部的构成和工作机理非常的复杂,不同的微结构和组成(聚合物、Pt/C等的含量和类型)都会带来性能的巨大差异。PEMFC中催化层的关键材料主要是贵金属Pt催化剂(研究人员已开发大量的Pt合金和非Pt催化剂)、全氟磺酸膜和碳载体等。催化层的性能除了与材料有关外,还与结构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改进催化层的制备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是提高其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在Pt/C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先后开发出涂膏法、滚压法和电化学催化法等工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催化层制造一般都是和膜电极组件一起加工形成。根据MEA(即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的缩写)制备过程中CL的支撑基体不同,可以将目前众多MEA的制备方法归纳为两种制备模式:以气体扩散层为CL支撑体的制备模式,即先把CL做到GDL(Gas Diffusion Layer的缩写)上制得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再通过热压的方法把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与PEM(即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的缩写)组合形成MEA;以PEM为CL支撑体的制备模式,即直接把将CL做到PEM两侧并经一定工艺处理后形成薄层MEA。CCM(即Catalyst Coated Membrane的缩写)是一种将催化剂直接涂覆于质子交换膜表面的三合一组件,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CM对PEMFC的输出功率、能量密度分布及工作寿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材料选择、电极结构和制备工艺等决定了其基本性能,同时电池工作环境的选择与控制对气体扩散、质子传递以至CCM中电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人们提出了多种制备CCM的方法,在降低Pt载量及提高PEMFC的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该技术是今后膜电极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对CCM的制备模式还有待于更深入地研究,如CCM结构并未达到最佳设计,结构对电极上的传递过程影响尚不明确,制备过程对PEM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催化层涂覆到PEM上的工艺优化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5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浆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独热路热敏式太赫兹功率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