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心托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5370.0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庞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3/06 | 分类号: | F16C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217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托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煅烧炉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纯碱煅烧炉的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调心托轮。
背景技术
纯碱煅烧炉是一种具有双支撑点的大型回转圆筒设备。这种拥有重载以及较大冲击载荷的回转圆筒,通过托轮支撑着炉体回转部分的全部重量,使得炉体以及炉体上的滚圈能在托轮上平稳转动。因为炉体刚性好、荷载较大、转速较高,而托轮与之相比在上述各方面性能较弱,所以必须保证炉体上的滚圈与托轮表面的接触宽度≥75%,故对于托轮的安装精度有较高要求。由于炉体在转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径向跳动或是轴向窜动,所以托轮如果不能随着炉体的运动而进行调整,则会始终处于被动受损的状态。而针对这一情况,操作人员只有在炉体工作过程中对托轮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托轮相对滚圈出现位置偏差,需要对托轮进行及时调整。若操作不及时,滚圈与托轮的接触宽度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则会导致滚圈以及托轮的局部接触应力过大,进而损伤滚圈和托轮表面,大大降低滚圈、托轮的使用寿命。但是对托轮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是采用人工监测手段,则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会加大;如果是借助外部检测仪器,则无疑提高了生产成本。另外,针对托轮容易整体损坏的情况,虽然已进行了一定改进,但是仍然不能达到自动调节的效果。
具体原因如下:
如图1所示,现有托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托轮包括内外两层,分别是托轮套4和托轮毂11,其中托轮套4套接在托轮毂11上。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是:由于托轮是两层结构,所以当炉体转动的过程中托轮发生位置偏移,托轮套4会首先受损,以此避免托轮毂11同时受损,进而解决了托轮整体受损进行更换的问题。当操作人员发现托轮位置偏移时,只需针对受损的托轮套4进行更换即可。
通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以看出,虽然现有托轮采用了两层结构,使托轮受损时只需更换托轮套4,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托轮整体的维护成本,但是仍然没有解决托轮处于被动受损状态的问题。同时,现有托轮仍然需要操作人员进行较高频率的监测。所以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托轮,并不能有效解决托轮以及滚圈较高的损耗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调心托轮,使托轮能够主动适应炉体的转动,以此达到保护托轮的目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调心托轮,包括托轮毂,在托轮毂的中心轴线位置设有轴承;所述托轮毂分为内球毂和外球毂,所述内球毂套接于外球毂的外圆周面之上,并且内球毂与外球毂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外球毂的外圆周面为球面,该外球毂的球面中心点与内球毂及外球毂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内球面的内壁为一个滚道,该滚道与外球毂的球面形状相契合;所述内球毂相对于外球毂可做360°的转动;所述内球毂与外球毂之间设有限位构件,该限位构件可限制内球毂在外球毂上的转动位置。
进一步,所述限位构件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外球毂上,所述限位块的一端通过锁紧件与内球毂锁紧连接,另一端悬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槽壁以及槽底之间均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槽壁之间的间隙大小为,内球毂位于初始位置时,限位块位于限位槽的中心位置;内球毂相对外球毂转动时,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槽壁接触,内球毂相对于外球毂的转动角度为0.5°±0.1°。
进一步,所述托轮毂的径向中心位置处设有消气槽,该消气槽与内球毂与外球毂之间的间隙贯通。
进一步,所述消气槽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设置在内球毂的滚道上,所述下凹槽设置在外球毂的球面上,内球毂位于初始位置时,上凹槽与下凹槽对齐形成完整的消气槽。
进一步,所述消气槽的槽宽大于限位构件的限位幅度。
进一步,所述内球毂的外圆周上套接有托轮套。
进一步,所述托轮套与内球毂之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所述托轮套采用合金锻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托轮毂分为内球毂和外球毂,由于内球毂可相对于外球毂做360°的转动,所以当炉体在回转过程中发生不可避免的移动时,内球毂可随着炉体进行一个相应的转动,以此使得托轮与滚圈在轴向上达到100%的接触。确保托轮的中心轴线始终能够自动的与炉体的中心轴线保持平行。有效地避免了炉体上滚圈与托轮形成局部接触,而对托轮造成的损坏。同时,本发明还在内球毂与外球毂之间设有限位构件,以此达到限制内球毂转动的目的,防止由于内球毂的过度转动,而影响到炉体的正常转动。所以本发明能够将托轮从被动受损的现有状态,改为针对炉体可主动调整保护的状态,显著地延长了托轮的使用寿命,这样也就为企业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5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