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5034.6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邓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4;B23K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9352 安徽省滁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工字梁 卧式 自动 拼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
背景技术
工字梁是具有工字形断面的轧制铁梁、钢梁或铸钢梁,变截面工字梁是指工字形断面的宽度不相同。对于变截面工字梁的拼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变截面处的翼板在专用设备及模具上压型,然后在专用拼装台上使用液压或气动将上下翼板、腹板进行拼装,此种方法操作人员多、生产效率低、工序多。另一种方法是对变截面处翼板不用压型,将上下翼板及腹板进行立式自动拼装,此种方法在拼装后如果紧接着焊接只能够焊接一块翼板,另一块翼板需要工字梁变位后才能够焊接。因此,上述两种方法均有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操作工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用于将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焊接成变截面工字梁,包括:
机架,安装有翼板压紧定位装置、腹板压紧定位装置、腹板驱动装置、腹板驱动动力装置、焊接装置和下翼板压弯装置;
所述翼板压紧定位装置,位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两侧;
所述腹板压紧定位装置,位于所述腹板的两侧;
所述下翼板压弯装置,位于所述下翼板下方;
所述焊接装置,与所述腹板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焊接装置的焊嘴位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腹板的焊缝处及所述下翼板和所述腹板的焊缝处;
所述腹板驱动动力装置,与所述腹板驱动装置连接,并与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焊接装置为两个交叉设置的焊枪。
优选地,所述腹板驱动动力装置为电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或设置在所述机架外。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实现一个工位拼装、焊接全部完成,不需要进行双面焊接,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翼板压紧定位装置;2、变截面工字梁;3、机架;4、腹板压紧定位装置;5、腹板驱动装置;6、腹板驱动动力装置;7、连续的焊接装置;8、下翼板压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工字梁的卧式自动拼装设备,用于将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焊接成变截面工字梁2,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架3,安装有翼板压紧定位装置1、腹板压紧定位装置4、腹板驱动装置5、腹板驱动动力装置6、焊接装置7和下翼板压弯装置8。其中,所述翼板压紧定位装置1,位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的两侧;所述腹板压紧定位装置4,位于所述腹板的两侧;翼板压紧定位装置1和腹板压紧定位装置4用于确保腹板和上翼板、下翼板垂直并且腹板的两端分别设于上翼板和下翼板的中线位置。所述下翼板压弯装置8,位于所述下翼板下方,用于在焊接工字梁的变截面部分时压弯下翼板使焊接装置能够将腹板的一边焊接在下翼板的中线位置。所述焊接装置7(例如为两个交叉设置的焊枪),与所述腹板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焊接装置7的焊嘴位于所述上翼板和所述腹板的焊缝处及所述下翼板和所述腹板的焊缝处,用于将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焊接成工字梁。腹板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焊接过程中的工字梁和焊接装置产生沿工字梁长度方向相对位移。所述腹板驱动动力装置6,与所述腹板驱动装置5连接,并与控制系统连接,为腹板驱动装置5的驱动源,例如电机,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系统(可以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或设置在所述机架外)连接,由控制系统控制启动、制动及转速。腹板驱动装置5、腹板驱动动力装置6为移动工件用,当设定移动速度为焊接速度时就可以实现连续的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肯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5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