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立体视频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2899.7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顾玉民;赵金花;李云达;高磊;陶军;吴宣志;杨丽娟;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立体 视频 监控 系统 | ||
1.一种水下立体视频监控系统,其包括:甲板视频显示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与所述甲板视频显示子系统通过万米铜芯同轴电缆连接的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视频显示子系统包括立体视监控操作台和分频器1;所述立体视监控操作台通过所述分频器1向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发送动作执行控制指令并接收其传输的视频信号,同时完成从所述甲板视频显示子系统向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提供电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视监控操作台包括船上监控单元以及分别与其连接的测量模块、存储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监控单元用于观察从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上传的视频数据;所述测量模块对接收到的视频数据进行监测和处理;所述存储模块对视频数据进行存储;所述供电模块为通过所述分频器1向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提供300VDC,2A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是磁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为交流转直流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包括:视频采集单元和向其传输视频信号的立体视频摄像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包括:耐压舱和设在其内部的视频采集模块、分频器2和I/O控制器;所述视频采集模块通过所述分频器2向所述甲板视频显示子系统传输视频信号并采用高低通滤波分离出供电电能;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和所述I/O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立体视频摄像单元连接;所述视频采集模块和所述I/O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视频摄像单元,包括:闪光灯、双目摄像头单元和高度计;所述照相机、所述闪光灯、所述双目摄像头单元和所述高度计分别通过所述I/O控制器获得所述立体视监控操作台的动作执行控制指令;所述双目摄像头单元、所述照相机和所述高度计分别与所述视频采集模块连接进行视频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机为水下数字照相机,所述照相机的分辨率为2048×1680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为耐高压水密卤素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灯为LED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计是用于测量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与海底距离的声学或光学探测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目摄像头单元包括支架和设置于其上的两个定焦摄像头(A,B);所述定焦摄像头(A)与所述定焦摄像头(B)分别通过一路视频传输线路向所述视频采集模块传输视频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立体视频探测子系统集成于一个满足流体动力学的拖曳航行的拖体上;所述拖体的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抗围压60MPa。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焦摄像头(A,B)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为钛合金支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摄像头(A)的坐标系为OXYZ,所述定焦摄像头(B)的坐标系为O’X’Y’Z’;坐标系O’X’Y’Z’的X’轴、Y’轴和Z’轴分别平行于坐标系OXYZ的X轴、Y轴和Z轴;光心O到光心O’的平移矢量记作(dx,dy,dz);其中,光心O到O’的平移矢量:dx和dz小于1mm,dy为8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所述定焦摄像头(A,B)平行度的微调装置;其中,调节范围:±3′,调节步长:10″。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传输线路采用TCP/IP通信协议和带宽100M的以太网对视频数据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8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