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增隙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92360.1 | 申请日: | 2012-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忠;刘根娣;王绪生;陈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C3/14 | 分类号: | A61C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朱芳雄 |
| 地址: | 2111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 磨牙 分叉 增隙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拔牙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增隙器。
背景技术
第一恒磨牙因萌出最早,处在左右侧颌骨的中份,牙体解剖形态复杂,所承担的咀嚼功能最大,发生龋病和牙周病概率高,往往引起牙冠大部破坏或牙齿松动明显等而需要拔除患牙。
第一恒磨牙比较坚固,牙根数目多(2-4根),根分叉大,且与上颌窦及下颌神经管等重要器官毗邻等(参见图1、图2)。若患牙在根尖区有慢性炎症及肉芽组织存在,患牙的根尖、牙周膜及牙槽骨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牙齿松动,拔除这些牙齿相对较为容易。但对于有牙髓病治疗或根管充填术治疗史而需拔除的第一恒磨牙,因其牙体硬组织脆性增加,牙周膜间隙变窄或消失,牙槽骨密度增高,在治疗多年后需拔除时,常发生牙冠碎裂、牙根易折等现象,明显增加了手术难度而成为牙拔除术中的难点,至今尚无理想的方法、器械来顺利解决。且在拔牙术中如处理不当则可引起牙根进入上颌窦、下牙槽神经损伤等术中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专门针对第一恒磨牙生理解剖特点设计的拔牙用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增隙器,本发明尤其适合于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的增隙。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增隙器,包括:柄部,在柄部上设有杆部,在杆部上设有刃端,所述刃端的工作面上设有尖形突起,并且,尖形突起自刃端与杆部的连接处延伸至刃端的端部,所述刃端与杆部的夹角为120°~1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了刃端与杆部的夹角为120°~160°的技术措施,刃端的弯曲使得本发明刃端的工作面可以顺利地插至牙冠下方的根分叉处(图1、图2的A处即为根分叉),操作时,循牙齿纵轴方向,将本发明置于第一恒磨牙颊侧根分叉与颊侧牙槽骨之间,沿牙长轴方向,用骨锤龈向敲击本发明的柄端,使得刃端嵌入根分叉,刃端随之进入根分叉,这一过程中,在尖形突起11以及尖形突起的尖形形状与根分叉的凹形相吻合的技术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尖形突起具有导向作用,在尖形突起的导向下,刃端稳定地切入根分叉与牙槽骨之间,而工作面上的尖形突起又使牙周膜与牙根逐步分离,以扩大牙周间隙,并由浅入深地楔入第一恒磨牙的根分叉与牙槽骨间隙中,同时,随着由浅入深地楔入第一恒磨牙的根分叉与牙槽骨间隙,尖形突起11的高度随着尖形突起11向刃端1端部的方向降低技术措施使得位于根分叉与牙槽骨间隙中的尖形突起11的高度逐渐变大,从而使得牙齿发生稳定而又缓慢的向位移,间隙增大。最后左右摇功增隙器以扩大局部的牙槽窝。刃端与牙体组织接触面光滑,使之易于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上颌第一恒磨牙构造图,图中A表示根分叉。
图2是下颌第一恒磨牙构造图,图中A表示根分叉。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刃端横截面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第一恒磨牙根分叉增隙器,包括:柄部3,在柄部3上设有杆部2,在杆部2上设有刃端1,所述刃端1的工作面上设有尖形突起11且尖形突起11的尖形与凹形根分叉相吻合,并且,尖形突起11自刃端1与杆部2的连接处延伸至刃端1的端部,所述刃端1与杆部2的夹角为120°~160°。在本实施例中,尖形突起11的高度随着尖形突起11向刃端1端部的方向降低;尖形突起11的表面及刃端1的工作面为光滑面。所述尖形突起11的断面为“新月形”,形为纵形隆起“嵴”,形成尖突,当牙挺插入根分叉区内后,其隆起与根分叉能很好的嵌合,使牙挺不易滑动。这种设计还增加了牙挺的强度,使其不易折断及变形(见图4)。
本发明在使用时应遵循:整个过程应视野清楚,避免对牙槽骨壁及神经、血管造成损伤。不可用力敲击,不可使增隙的深度过大,在取除上颌第一恒磨牙断根时尤需注意。用骨锤轻快叩击,增隙不可盲目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增隙可逐步与挺、拔交替进行,再配合使用拔牙钳或窄头牙挺,能很容易将断根取出。本发明具有特殊形状、精巧,增隙时直接插入第一恒磨牙的根分叉区的牙周间隙,其刃部工作端不仅刃薄,而且按照根分叉解剖外形设计,其突出的纵嵴能与根分叉区的凹形弧面形成很好的贴合,使之不易滑脱而损伤邻牙及其软组织。这种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创伤较小,且不容易损伤邻牙及牙周软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2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