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刚构桥顶推合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1900.4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8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松;王洪新;陈立生;姚青;陈军炜;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6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刚构桥顶推 合龙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顶推合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刚构桥施工工艺为:将T型墩或V型墩底固支于承台上。这样,在桥梁跨中合龙段施工时,张拉中跨预应力钢束的施工效果受桥墩墩底的固支端的不利影响非常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预应力施工效果,这大大限制了连续刚构桥的跨度。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既可以有效消除合龙过程中产生的不利次内力又可以提高连续刚构桥跨度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连续刚构桥顶推合龙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在桥墩的墩底设置临时的铰支座,工序上先合龙中跨梁体,通过临时顶推设备使中跨梁体上拱、边跨梁体相应下挠,在顶推同时,张拉中跨梁体的预应力钢束,增加桥梁的预应力施加效果,将墩底与承台固结,最后合龙边跨梁体形成连续刚构桥。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连续刚构桥顶推合龙施工方法,具体涉及桩基、承台、承台上的桥墩、中跨梁体及边跨梁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承台顶端浇筑一个凹槽,在所述承台与所述桥墩的墩底之间设置一个具有锁止装置的可动铰支座,所述可动铰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中,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桥墩的墩底,同时在所述凹槽与所述桥墩的墩底之间设置有临时锁定柱;在合龙所述中跨梁体后,在所述桥墩的墩底外侧与所述凹槽内侧壁之间纵桥向设置临时顶推设备,同时在所述桥墩的墩底其余三侧与所述凹槽内侧壁之间设置临时限位装置;通过所述凹槽内的临时限位装置固定所述桥墩之后,凿除所述临时锁定柱,解除所述可动铰支座内的锁止装置,使所述刚构桥的上部结构成为一个可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 ”型结构;同时开启所述两端承台凹槽内的临时顶推设备,用所述承台提供反力,对桥墩及中跨梁体对称施加向中跨方向的推力,使两侧桥墩相对移动,中跨梁体产生上拱,同时边跨梁体相应下挠;待所述中跨梁体被顶推上拱及边跨梁体下挠至设计标高后,将所述可动铰支座锁止以使所述桥墩停止位移,然后在所述凹槽中浇筑混凝土使所述桥墩与承台固结;最终合龙边跨梁体,形成连续刚构桥。
所述的桥墩为V型墩或T型墩。
所述承台和桩基施工后,对所述承台和桩基在边跨梁体一侧土体进行加固。
所述承台顶端的凹槽内设置有位移传感器用以监控所述桥墩的墩底在纵桥向及横桥向的位移值。
所述中跨梁体上及所述边跨梁体的端部设置监测点,用于监控中跨梁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值。
所述两端承台内的临时顶推设备对所述桥墩墩底的顶推施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顶推施工在所述中跨梁体顶板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进行,第二次顶推施工在所述中跨梁体底板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进行。
所述顶推施工结束后将所述可动铰支座锁止,在所述桥墩的墩底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的间隙处设置型钢并焊接钢筋,其后拆除所述临时顶推设备和临时限位装置。
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步骤明确,桥梁构造简单,通过先合龙中跨后合龙边跨、桥墩底先铰接后固结、边顶推边张拉预应力钢束等技术手段,有效的消除了连续刚构桥在合龙阶段产生的不利次内力,可以提高连续刚构桥的跨度,适用于V型墩或T型连续刚构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桥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顶推时的桥墩墩底铰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凹槽结构及槽内设备布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中跨梁体断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桥墩墩底在凹槽中浇筑混凝土固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图中标记1-15分别为:边跨梁体1、中跨梁体2、临时顶推设备3、承台顶凹槽4、可动铰支座5、承台6、临时限位装置7、桥墩8、顶板9、预应力钢束10、底板11、预应力钢束12、桥墩墩底13、监测点14、监测点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芪、红芪有效部位的应用
- 下一篇:揭膜机垄形自适应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