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1632.6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哲 |
主分类号: | B60R25/102 | 分类号: | B60R25/102;B60R25/33;H04W4/12;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王俭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控制 车辆 gps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盗器,具体是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盗器通常采用由编码解码电路设计的遥控器进行布防与撤防,这种设计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干扰信号或者盗用信号使防盗失效。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盗器通常采用现场响铃报警方式报警,然而在喧嚣的大街上人们早已对这种现场警报声习以为常,不予搭理。用户一旦远离车辆就很难听到报警声,所以仅仅是单纯的现场响铃报警已经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盗器,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而在车辆被盗后就无能为力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该防盗器具有智能身份识别的手机远程遥控功能和基于web的车辆GPS定位功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包括单片机处理器和与单片机处理器连接的GPS电路及天线模块、震动传感器和GSM电路及天线模块,单片机处理器通过电源切断判断电路与稳压电源连接,电源切断判断电路分别与外部供电和内置电池连接;单片机处理器还通过报警电路与外部报警喇叭连接。
所述稳压电源为48-60V转3.3V稳压电源。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智能身份识别的手机拨号遥控布防与撤防:利用程序使得防盗器直接对来访手机号码进行身份识别,判断是否为车主,从而实现识别身份的手机遥控功能,而且其信号用的是当今移动网络的信号,任何人无法篡改用户的ID,其稳定性和保密性极高。
2.卫星监测车辆移动报警:在复杂条件下使用震动报警外还采用卫星实时数据监测车辆移动情况,起到车辆移动报警的作用。
3.基于Web方式的网上查车:在用户手机上可以直观地显示GPS定位在网络地图上,使手机远程了解到车辆GPS定位信息,并在手机地图上标注具体位置,而且具有GPS车辆被盗追踪定位功能,在车辆被盗后仍然可以追踪其地理位置,便于找回被盗车辆。
4.断电报警:在车辆电池被盗时立刻有电话通知用户,也就是在本产品被切断电源后会立刻向用户电话报警。断电后,还可以通过备用电池连续工作数个小时。
5.基于GSM的远程报警功能作用:本发明所有的警报,如车辆被盗,电池被盗,在响铃的同时还会自动拨通车主手机报警或通过短信报警,使车主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报警通知,而且采用了现场报警并及时发送信息通知用户的方式,达到了更有效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基于手机控制的车辆GPS防盗器,包括单片机处理器和与单片机处理器连接的GPS电路及天线模块、震动传感器和GSM电路及天线模块,单片机处理器通过电源切断判断电路与48V-60V转3.3V稳压电源连接,电源切断判断电路分别与外部供电和内置锂电电池连接;单片机处理器还通过报警电路与外部报警喇叭连接。
实施例1:
当车辆停放后,车主通过手机直接拨报警器的电话号码,程序就会自动进行身份识别然后使车辆报警器布防,这时的防盗器进入了防盗报警状态,当有不法分子盗车时,防盗器的震动传感器或处理器对GPS数据信号处理认定为运动状态时,防盗器就会现场响铃报警并且通过电话拨车主的号码通知用户。当车主取车时,车主通过手机直接拨报警器的电话号就可以通过身份识别使车辆报警器撤防,此时报警关闭。
实施例2:
当车辆被盗后,车主用手机发送短信给防盗器,防盗器就会对当前的接收的GPS卫星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并编制成带有GPS定位信息的WEB地址回发给车主的手机,车主可以通过登录WEB地址来访问地图查车服务器进行直观的卫星地图查询车辆所在位置。
实施例3:
当车主的车辆电池被盗时,防盗器会现场响警报并拨打车主的手机进行报警或发送短信报警。在车辆电池切断后报警器仍然能够依靠内置锂电池维持长时间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哲,未经杨晓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