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立体成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1107.4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4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彭丽;李晓云;秦英;牛东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0 | 分类号: | H02G1/00;H02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立体 成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互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缆立体成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航天航空产品结构功能、减重、低成本等方面不断提升的需求,产品结构正在向大型薄壁结构的方向发展,这给航天航空产品电缆敷设带来很大难度。导线束在航天航空产品的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缆槽是导线束经过的唯一通道。由于电缆槽的深度和宽度受产品结构尽量紧凑的限制,导线束中导线需要按电缆槽形状、空间形状、位置有序排列方能通过、装配,这对于一束电缆中具有多种规格电缆实现立体成形加工来说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为了克服多直径规格柔性导线不易理顺、多根导线无法一次通过电缆槽、无法保证多束导线在电缆槽中按照电缆槽形状有序排列、无交叉等难点,实现多根导线立体成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电缆立体成形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立体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导线束端头固定并涂上胶液固化;
第二步:梳理导线束,使导线束平整;
第三步:将胶液均匀的涂抹在导线束需固化部分使该部分导线束固化。
采用电缆立体成形装置固定导线束端头,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导线束端头并排码放到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定位槽中;
B、在导线束端头涂上胶液后用压板压住,在定位槽中移动压板排出多余胶液;
C、压板停止移动,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固定压板,导线束端头固化。
采用电缆立体成形装置固化需固化部分导线束,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导线束需固化部分码放到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定位槽中;
B、在导线束需固化部分涂上胶液后用压板压住,压板在定位槽中移动排出多余胶液;
C、压板停止移动,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固定压板,导线束固化。
所述压板在定位槽中移动时朝一个方向移动。
在将导线束需固化部分码放到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定位槽前,先将部分导线束固定在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小夹板上。
所述导线束中的导线的外径为1~10mm。
所述的导线束中的导线是屏蔽线、双绞屏蔽线、三绞屏蔽线或多绞屏蔽线。
所述胶液为聚氨脂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缆立体成形装置,包括底座、定位槽、压板、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槽固定在底座上,压板设置在定位槽上可在定位槽上移动,定位孔设置在底座侧面,位于压板上方,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
所述电缆立体成形装置还包括小夹板,设置在底座上,位于定位槽的前端。
所述压板的截面为T字形,T字形的凸台部分可嵌入定位槽中在定位槽中水平移动。
所述压板的T字形的平面部分包括与凸台部分连接的下部分和固定在下部分的盖板。
所述定位槽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压板凸台部分和下部分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电缆立体成型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多直径规格的柔性导线,按照电缆槽的结构尺寸及空间形状的立体成型,有效的保护了导线在装配过程中不受损伤;使电缆装配省时、可靠。
将导线束固定在成形装置上,利用电缆立体成形装置中的压板将导线束梳理平整;一种电缆立体成形,制作电缆所用导线的外径可在1~10mm之间,类型可包括屏蔽线、双绞屏蔽线、三绞屏蔽线、多绞屏蔽线。
通过精确计算、设计的电缆立体成形装置,解决了与舱体上电缆槽结构尺寸相符合的电缆束成形,成形装置上的定位槽与电缆槽的结构尺寸相符合;
合理选择的聚氨脂胶使电缆固化后具有满足装配要求的韧性、弹性和强度。
电缆立体成形装置上的定位槽和压板采用聚四氟乙烯,可使成形装置耐磨擦,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导线束端头的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导线束需要固化部分的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导线束需要固化部分的电缆立体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取下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缆立体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导线束端头固定并涂上胶液固化;导线束中的导线的外径为1~10mm,导线可以是屏蔽线、双绞屏蔽线、三绞屏蔽线或多绞屏蔽线。
第二步:梳理导线束,使导线束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1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叉车挡货架
- 下一篇:一种上塞机构的升降调节装置及加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