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味养元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937.5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能荣;刘镇宇;范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伊甸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61K36/8969;A61P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味 养元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味养元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的工作压力,紧张无序的生活方式,频繁的应酬,吸烟饮酒大吃大喝,饮食结构的极不合理,环境污染,长期失眠加重人体各器官的工作负担,人体各部机能的失衡状态均可成为猝死的诱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了增强体质及提高免疫力的五味养元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味养元膏,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五味子或枸杞子11~16千克、黄精4~9千克、桑葚5.5~10.5千克、山药7.5~12.5千克、酸枣仁4~9千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五味子或枸杞子为君,黄精、桑葚、山药、酸枣仁为臣。从养肝滋肾润肺合脾为切入点,以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五味养元膏即补气而不燥,养肝平肝使人气血平和补肾而强身。
制作成膏剂,食用方便、口感酸甜、容易吸收,无任何添加剂,对人体也无任何副作用,是科学、便捷、技术含量较高的食疗食品。
主要用于: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肝损伤、保肝、抗脂肪肝、降血糖、抗疲劳、补肾、抗肿瘤。
上述原料药理作用如下:
1、五味子: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现代医学认为它还具有: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镇静作用镇痛作用、肌肉松弛作用。
②保肝作用:肝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③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扩血管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④延缓衰老作用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此外,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均表明具有抗衰老作用。
⑤对呼吸系统作用:能“收肺气”、“宁嗽定喘”。
⑥对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增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⑦抗溃疡作用:使溃疡指数减少,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⑧安神的作用
五味子具有很好的安神作用,坚持饮用泡开的五味子水,能很好的缓解失眠症状。
2、桑葚:归心、肝、肾经
用于: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 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3、山药:归脾、肺、肾经
用于: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
4、黄精:归肺 脾 肾经
用于:抗病原微生物、抗疲劳、抗氧化、延缓衰老、止血、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心功能。
5、酸枣仁:归心,肝经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用于: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降压。
6、枸杞子:归肝经;肾经;肺经。
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
功能:养肝;滋肾;润肺。
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优选包括如下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五味子或枸杞子15千克、黄精6千克、桑葚7.5千克、山药7.5千克、酸枣仁6千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五味养元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伊甸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伊甸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