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90649.X | 申请日: | 2012-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王超;樊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ash 函数 rfid 双向 认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属于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标签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其内置的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应用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应用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由于其高速易读性,现已被广泛用于物流、商场和停车场等领域,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RFID读写器与后台数据库之间采用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采用无线射频技术进行通信;RFID标签通过内部的存储芯片存储数据。
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为系统数据采集提供了灵活性,但与此同时,数据也暴漏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显而易见,没有可靠的信息安全机制,就无法有效保护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如果标签中的信息被窃取甚至恶意更改,将可能给标签的合法拥有者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另外,没有可靠信息安全机制的RFID标签,还存在容易向邻近的识读器泄漏一些敏感信息,易被干扰、易被跟踪等安全隐患。如果RFID系统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证,RFID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和军事秘密,都可能被人盗窃或被不法分子利用,这必将严重影响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家安全。
目前,RFID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同时,RFID标签本身有自己的缺点,例如:存储能力有限,计算能力有限,电池供电时间有限,这些不足都限制着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因此,设计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安全认证协议,已经成为国际上RFID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已有的安全认证协议主要有Hash链协议、Hash-Lock协议、随机化的Hash-Lock协议和LCAP协议等。
其中,Hash链协议是一种单向认证协议,其缺点是:①只实现了读写器对标签的认证,并没有实现标签对读写器的认证;②一次认证中后台数据库要进行多次运算,计算量相当大。Hash-Lock协议、随机化的Hash-Lock协议和LCAP协议是双向项认证协议,其缺点是:①Hash-Lock协议没有动态ID更新机制,并且key和ID明文传送,这都严重的影响了系统的安全性。②随机化的Hash-Lock协议不具有前向安全性,并且抵御不了位置跟踪攻击。③LCAP协议容易造成数据库与RFID标签之间的数据不同步等问题,因此也易遭受攻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应用于RFID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安全认证协议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方法,用于RFID自动识别系统中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时进行安全认证,所述RFID自动识别系统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库,其包括:
(1)在RFID标签中嵌入Hash函数,用来生成伪随机数。在后台数据库中嵌入随机数生成器以及与RFID标签相同的Hash函数,随机数生成器的功能是生成随机数。
(2)对RFID自动识别系统进行初始化,具体如下:
在每个RFID标签中载入一个三元组{Id,Key,Map[m]},其中,Id代表RFID标签的唯一身份识别码;Key代表当前会话的密钥,其初始值为任意随机数;Map[m]是一个长度为m的数组,其初始值均为0,m为正整数,m≥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无毒环保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针对乙酯量的监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