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0389.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婷;吕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寇兰英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罐车 干粉 灭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罐车灭火抑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
背景技术
油罐车在运输或维修时因明火、静电、焊接、枪击和碰撞等意外事故引发爆炸事件接连发生,这不仅对司机和维修人员生命及油罐车安全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而且给周围群众及财物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上因追尾造成的油罐车泄漏、失火时,因车辆本身缺少可行的灭火施救措施进而引起油罐车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油罐车在空罐检修时因明火、静电、焊接引起罐内残留可燃气体爆炸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对周围群众及财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研制油罐车灭火抑爆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可以抑制油罐车因意外引发爆炸,并且可以实现安全检修油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油罐上带有喷射孔的储粉箱、控制盒、火灾探测器、高压储气瓶和设置在高压储气瓶瓶口的瓶头阀,所述火灾探测器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所述控制盒与所述瓶头阀电连接,所述瓶头阀的出口连接有主气管,所述主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气管,所述第一支气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储粉箱,所述第一支气管伸入所述储粉箱的端头固定连接有吹气混粉管。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1)所述吹气混粉管的两端设置为锥形,所述锥形的锥面设有锥面喷孔,所述锥形的端面设有端面喷孔,所述锥面喷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端面喷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75°。
(2)所述第一支气管上设有常开球阀。
(3)所述主气管的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二支气管,所述第二支气管上设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输出端连接有油罐进气管,所述油罐进气管伸入所述油罐内,并与油罐的管壁密封连接,所述油罐进气管伸入所述油罐内的端头固定连接有气体喷头。
(4)所述喷射孔上粘贴有锡箔膜。
(5)所述高压储气瓶内装有氮气或惰性气体。
本发明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能有效抑制油罐车意外事故引发的爆燃或爆炸,设备操作简单,安装不影响油罐车自身的结构性能;并且,通过减压阀将压力气体送入油罐内进行置换罐内的空气,使压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以安全地对油罐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油罐车干粉灭火抑爆系统中吹气混粉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盒;2、高压储气瓶;3、瓶头阀;4、主气管;5、减压阀;6、油罐进气管;7、常开球阀;8、第一支气管;9、储粉箱;10、干粉灭火剂;11、吹气混粉管;12、气体喷头;13、火灾探测器;14、进粉口;15、第二支气管;16、储粉箱进气管;17、喷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1和附图2,包括油罐、设置在油罐上的储粉箱9、安装在驾驶室的控制盒1、安装在车体后部及侧面的火灾探测器13、高压储气瓶2和设置在高压储气瓶瓶口的瓶头阀3,瓶头阀3的出口连接有主气管4,主气管4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支气管8,第一支气管8另一端连接有常开球阀7,常开球阀7的出口连接有储粉箱进气管16,储粉箱进气管16伸入储粉箱9,储粉箱9内装有设计用量的干粉灭火剂10,储粉箱进气管16伸入储粉箱9的端头固定连接有吹气混粉管11,吹气混粉管11的两端设置为锥形,锥形的锥面设有锥面喷孔,锥形的端面设有端面喷孔,锥面喷孔的中心轴线与端面喷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75°时,喷射力度较大。火灾探测器13与控制盒1电连接,控制盒1与瓶头阀3电连接。其中,高压储气瓶内装有氮气或惰性气体等,此类气体,可以将被燃烧物与空气隔绝,使被燃烧物缺乏氧气而熄灭,本发明实施例中高压储气瓶内装气体选为氮气。本发明干粉灭火剂10可选超细干粉灭火剂,由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效能高、灭火速度快,同时可有效地抑制可燃气体爆燃、爆轰及爆炸,其作为油罐车灭火抑爆装置用灭火剂,无论是装置的体积及重量上均具有相当的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0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